燕青说完就走了,张富又对着冯保道:“对了,既然说到这里了,你也给我说一下这次科举的具体情况吧,需要回去拿之前的奏折吗?”
冯保连忙摇头:“不用,不用,我都记在心里了。第五次科举考试在九月举行,整体流程在范大人和王大人的安排下没有任何纰漏,月底揭榜,一甲状元李泌,一甲榜眼……”
冯保就有这个能力,记忆力超强,一些可能太子不太关注的小东西他都会强迫自己背下来,以防有朝一日太子会问道,然后自己准备不足被批评。所以当张富问起来两个月前的事情时,他都能脱口而出!
简单听完之后,张富也重新了解了一下这次科举考试,简单来说,除了这个状元李泌确实没什么重量级人才,其余人差距有点太大,榜眼和探花都是无名之辈,分配的官职也是某地太守,现在估计都在任上了。
这也是一个事实,蜀国现在虽然地盘有一半了,但人口其实不太多,能读书识字的人更是不多(这个时代都不多),加上科举两年一次,频率呢对于现在的环境还是有点小快。
三国这个年代,在野人才整体数量有限,基本上都是世家大族垄断人才,稍微有名有姓的人都已经出现被征辟,或者年纪太小,还没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科举就会出现一种比较尴尬的情况——籍籍无名之辈都高中一甲了。
也是在这一刻,张富心里打算和范仲淹、张居正、王安石等人商量一番,将科举时间延长到三年举办一次。
要不然某一年如果没有什么厉害人才,还要必须选出来一甲,多少有点离谱了,瘸子里硬挑将军啊?而且碰上某个大年,许多顶尖人才一起参加科举,一甲只有三个名额,很可能有实绩很厉害但是运气不好的人落榜,这多少有点不公平了。
反正明年要打仗了,这仗打起来,可不是两三年都能结束的,延长科举考试时间,还能为朝廷节省一笔支出,刚好用来当军费,算是一举两得了……
张富说干就干,打算现在就回去写信了,于是他摆了摆手,对着冯保道:“没什么事情了,你也下去休息吧。这几天一定要多留意一下杨家的动向,特别是这司州里面的。过完年我就要亲征了,可不想着洛阳城中还出什么幺蛾子!”
冯保抱拳:“属下遵命,请太子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