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确实跟他的性格很像,李泌本就是超脱世外、有仙风道骨之人,天天钻研黄老之学呢,权力欲望非常低。比起高官厚禄,他可能更喜欢修仙追求长命百岁等。
而且和李泌运筹帷幄的能力相比,他的政治斗争其实是短板——注意,这个政治斗争指的是很抽象的争斗,并不是指政治能力和智力水平。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李泌不屑于参与这些朝堂争斗。
纵观李泌的政治生涯,其实也挺抽象的,被排挤走好几次了,基本上每朝每代都会有‘敌人’来针对他。
唐玄宗时期,李泌因受杨国忠忌恨,被排挤出朝,后主动弃官隐居于嵩山。
唐肃宗时期,又遭李辅国、张良娣(后为张皇后)李辅国与张良娣忌恨。李泌洞悉危险后,主动请求隐退衡山。
到了唐代宗时期,权相元载忌其才学出众,又恨不肯附己,便设法排挤,李泌被调往江西做地方官。
唐代宗时期,宰相常衮忌恨李泌受代宗器重,李泌被外放为澧州、杭州刺史等等……
但还是要说句实话,李泌在朝堂斗争中并非能力不足,更多是主动选择了一种 “以退为进” 的生存与发展策略。
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屡次在建功后急流勇退或在外避祸,这并非单纯的‘斗不过’,而是一种主动的明哲保身。
李泌是少有的对官职真的不在乎的人才,肃宗即位后,请他出山,要给他授任官职,但李泌自称山人,坚决推辞,最多能接受以宾客的身份随从,就是不要官职。他的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视功名富贵如敝屣,就喜欢长年隐居于山间……
但是,李泌并不是那种没有任何家国情怀之人,相反,李泌只是不喜欢朝堂之上的纷扰复杂,他本人还是对家国大事挺上心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没事就在山里琢磨用兵之道啊,闲的啊?
包括历史上也是,肃宗、代宗有事找他时候,他都会用心给出自己的建议和决策,帮助中唐最混乱的时期渐渐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