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游街完就被塞进了前往农场的车子。
农场是在海洲县的小岛上,距离大岛隔了一条海港。
退潮的时候从岛这边可以走过去岛那边,潮水上涨,整个农场又与世隔绝。
于是第一代的青年下乡立志要把这条海港填平,让小岛成为大岛的一部分。
沈家五口人刚到农场,因为是黑五类,所以五人被安排在住在猪圈里面。
新来的知青刚刚到,还有休息一天的待遇,沈家五人并没有这样的待遇,一到地方,还不等休息,几个人就被手上塞了铁锹和箩筐,被安排去山上挖小石头,至于白令仪被安排去敲小石子。
这个工作就是山上用炸药把山石炸下来,然后小石头修路建桥打地基都能用。
目前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填海。
第一代的青年们已经把落潮裸露出来的海港用围栏给围了起来,这样就不怕涨潮的时候海水再进入海港里面,而他们则是利用闲暇时光去填海。
第一天挑石头,沈家四父子把肩膀的皮都磨破了,四人疼的都落了泪。
至于白令仪则是被送去了医务室,因为她敲石头把自己手指头给敲断了。
还不等白令仪高兴,可以不用去敲石头了,噩耗传来。
他们吃饭和公分挂钩的,做多少活就领多少的粮食,如果没有公分,那只能是饿肚子。
白令仪伤了手,如果她想要吃上饭,那就需要沈家父子四人多干一些工分。
但沈家四父子一天石头挑下来,自己吃饱都要成问题,别说是挣出白令仪的口粮了。
在沈家五口喝着能照出人脸的稀汤粥的时候,沈默则是用咸肉切成薄片,打个鸡蛋蒸起来,做了一道咸肉蒸蛋。
又在空间的水塘里面抓了一条鲈鱼,做了一道清蒸鲈鱼。
再用花菜、黑木耳、熏鱼、肉丸、猪皮、鱼糕做了一道花菜杂烩羹。
熏鱼、鱼糕都是胡春旺送来的,一起送来的还有咸鱼干和鱿鱼干,和山上的自己晒的木耳。
沈默当时回了两条烟和一包红糖给舅舅。
两人为了这些回礼来来回回推了好几次。
最后舅舅好说歹说这才收下。
当然沈默也发现了,给了礼之后,舅妈的脸色好看很多。
来往来往,有来才有往,如果只是一味地一方面的付出,时间长了感情也就淡了。
这些菜要是放在知青点和村里那真的不敢想象,渔村对于鱼还能敞开肚皮吃,但是在粮食吃不饱的年代,粗粮吃饱都是奢侈,更别提是白米饭了。
现在住在山上,烟囱不管冒什么外面都闻不到。
他可以放心的开火。
不然在村里谁家烧些什么,那是一清二楚。
奶奶每餐就吃三分之一碗的米饭,但沈默做的菜她能吃上不少。
就着花菜杂烩羹直说好吃,比肉还要好吃。
鲈鱼也吃了不少。
“我孙子烧的菜就是好吃,苦了你了,以前你哪里做过这些活。”老太太心疼的说道。
“奶奶,您养大我,我养您老。这些是孙子应该做的。”沈默收拾了碗筷,就去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