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些优秀的初中毕业学生,就被政部征辟,担任一些辅助官吏。
这些学生一毕业即被录用为各级官吏,打破了以往推举察举做官的惯例,让基层百姓也有机会通过学习,达到做官的目的,极大提升了百姓子弟上学的积极性。
很多百姓虽然家里并不富裕,却也坚持省吃俭用,聚集资源让后代上学,希望通过学习,将来谋得一官半职,改变家族地位。
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冀州之地的风气为之一新。越来越多的百姓子弟通过学习,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而此时,冀州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却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有老臣认为,打破以往推举察举的惯例,让寒门子弟大量进入官场,会破坏官场秩序。
廖化得知后,决定在报纸之上进行一场辩论。他发表了署名文章,慷慨激昂地说道:“……以往推举察举,多为世家大族把控,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如今让基层百姓有机会通过学习为官,正是为了选拔更多贤能之士,让我冀州更加繁荣昌盛。”这一番话掷地有声,让那些反对者无言以对。
此后,教育改革继续推进,冀州教育在廖化倡导和治理下,蓬勃发展,人才辈出,更多的底层人才被发掘,逐步形成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成为了天下瞩目的地方。
这一段时间,廖化又在军部之下,筹备建立了邺城军校,招收中学大学毕业生,进入军校进修一年,结业后分配到各军担任军官。这些学生若想进入军校进修,必需身体素质过硬,很多都有非常坚实的武艺根底。
在军校内,这些学生由各军中的名将教育教导,专修各种作战技能技巧,战术谋略谋划,通过进修,可以极大提升领军作战能力,培养成优秀的基层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