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我在电视上看过,只知道他与‘戊戌变法’有关,没想到康有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章毅说着,走到对联的跟前,细细的看了起来。“金教授,请问这幅对联是用石鼓文写的吗?”章毅向金教授请教道。
“不全是,因为石鼓文的字数很有限,无法组合成这幅对联。我这是把石鼓文体、隶书和篆书的笔意融合在一起而写成的,算是一种书法创意创新,也可以说是写着玩的。”金教授走到章毅面前,指着哪些笔划是借用自石鼓文,哪些笔划是借用自己隶书和篆书。
“我不懂书法,但我看着这些字很有整体艺术感,不像是拼凑而成的。”章毅说出了自己看对联后的感受。
“你虽然不懂书法,但是你这句‘很有整体艺术感’算是夸到点子上了,我说的对不对呀金大教授。”老金呵呵的看着金教授。
“就你能,不说这些了,你还不赶快把拓片打开吧。”金教授假装要用手拍打老金的样子说笑着,快步的走到画桌前,把上面的宣纸笔墨与颜料等写字画画的东西,先收拾到旁边的筐子里,并拿出了一盒白手套,三人都戴好手套,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拓片取出,逐张摆放到画桌上,金教授用镇纸和一些小摆件,把拓片都给抚平压好,以便于进行观看研究。金教认真的看着眼前的拓片,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一个高倍放大镜拿在了手中。先是把拓片逐张看了一遍,然后在其中两张拓片上,来回看了好几遍,老金和章毅看到金教授的举动,也走过去看那两张拓片。
“金教授,您为何一直在看这两张拓片。”章毅不解的问道。
“这两张拓片是分别唐宋拓片版本的关键,你看这张‘乍原’拓片,看上去是比较完整的,说明这肯定是北宋皇祐三年以前的,也就是1052年之前的。”
“大哥,这年份是怎么确定的呢?”老金着急的问金教授。
金教授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示意老金和章毅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1052年这个年份是有历史记载的,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我们坐下慢慢说。”金教授一边说,一边让从旁边的书柜里取东西。不一会儿,拿着一本厚厚且有些旧的书,坐到了老金和章毅的对面,“这本书是我早年间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的,书的前后几页都没有了,只有中间的内容,里面有很多关于石鼓的故事。”金教授说着,把书放到了长茶几上。这里是书房,所以就没有摆放茶台什么的,只有一组合L形放置的实木沙发,就是两个单人沙发中间放一个小茶几,与单人沙发呈直角的摆着一个三个座的长沙发,沙发前放着一个长茶几。这里平常只有关系亲密的人才能上来,所以就没有摆放太多的沙发和椅子。
“大哥,这书中的内容太多了,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了,先麻烦劳您大驾给我们讲些与今天这些拓片有关的吧。”老金说着,站起来,冲着金教授行了一个抱拳礼,搞的章毅也赶紧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