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巨大利益和稀世珍宝永远都是沾满血和泪的。这个道理太玄洪是太清楚了,他做为太氏家族的族长,做为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他经历过的事情太多了。太玄洪跪在先祖的牌位前面,往事一个劲儿的涌上了他的心头。太玄洪回忆起了,他第一段关于石鼓的记忆: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他大概八九岁的样子,晚饭后他和三个比他小的家族兄弟,被家人带到后院的地窖里,说是让他照顾好小兄弟们,没有家人来接,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都不许叫喊,更不准出去。由于他和几个男孩都小,地窖里又比较暖和,很快吃饭饭的小孩就睡着了。他们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第二天几个人又饿又渴的走出地窖时,才发现全部族人都被杀死了,他们家族的房子损毁严重,祠堂的门也被拆了,当时他们不知道发生了,只能依靠村民的帮忙才得以生存下去。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直到后来在外面当差的三叔太岳回来后,抚养太玄洪和几个家族小孩长大成人。太玄洪和几个家族兄弟长大后,多次问过那天晚上到底为何发生了家族惨案,太岳一直都没有说,直到太岳临终前,才把真相告诉了他。
太氏家族的先祖原是周天子的大臣,后来周朝没落,加上先人有意回归家园,于是就回三畤原太家务,祖辈历代以勒石勒碑为业,有着非常精湛的技艺。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在商鞅变法十八年的基础上,又得到张仪的辅佐,秦国的国力达到了强盛时期,秦惠文君终于完成了历代秦君的心愿称王,也就是秦惠文王。
在秦惠文君称王后,齐国有了齐宣王,魏国有了魏惠王,韩国在位的是韩宣惠君也称了王。赵国此时也有个雄主,就是赵武灵王。几乎所有的诸侯国,都在周显王四十四后开始逐渐的称王。秦惠文王是万万没有想到,会出现天下皆王的局面,他对自己称王这一举动产生了怀疑与恐惧,于是张仪就给秦惠文王献策,说他的老师鬼谷子说过,如果对自己的举动有疑虑,可以通过祭祀祖先问福祸,如果祭祀活动一切顺利,则说明祖先保佑大秦国运昌盛。秦惠文接受了他的建议,让他来策划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祖问道之行。张仪通过与众大臣的商议,把祭祀问道之行增加了更多的内容,以彰显秦惠文王的风采,展示秦国军队实力,把这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赋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
三畤原是秦国旧都雍城的遗址,秦惠文王这里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顺利圆满的完成了问道之行。这祭祀问道中的一个重要仪式是用十面石鼓,按十天干的东南中西北方位摆放,由秦惠文王亲自参与主祭,并用左手食指的血,在每一面石鼓上滴一滴,叫做血祭,以此为表达与祖先们的血脉相连。听说这十面石鼓是老子当年为秦献公布阵问天而制,如今秦惠文君称王,离秦国东去天下又近了一步,所以张仪就建议,把祭祀问道之行刻在石鼓上,一来记录秦惠文王的功绩,二来为秦国东去天下而祈福,秦惠文王很高兴这一建议,让张仪赶快组织人手撰文勒石。于是就有人推荐我太氏先辈,后来也就有了十面石鼓上的石鼓诗文。
秦君称王石鼓成,祭祀问道运昌盛。合则太平分则乱,时隐时现佑众生。这石鼓刻字之后就被秦国藏在库中,作为历代传位之宝,一直到千年之后才出现在了雍城之南的石鼓山。这一千年多中,我们太氏家族始终保守着石鼓文的秘密,所以也招来了多次的灭族之灾,但我们家族誓死也没有把石鼓文的内容外泄。太岳最后把抄有石鼓文盒子给了太玄洪,并对他说要熟记于心,等完全铭刻在心的时候,就把盒子烧掉,以后只能以口传授给继承人,留着这盒子就是种下了祸根。太氏洪牢牢记住了石鼓文后,就把装有石鼓文的盒子给烧掉了。窗外传来大风吹树的声音,把半昏半睡的太玄洪惊醒了,他现在老了,回忆回忆着就睡着了,是得给太氏家族找个新族长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