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很多计谋,谋划者在当初设计的时候都是绞尽脑汁,而且自信计谋肯定没有破绽,更不可能会被别人识破。但到最后,设计者往往都在计谋被识破后,而感叹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其实,不是计谋不完美,而是这天下就没有完美的计谋,因为人算永远不如天算。
司马池把十面石鼓献给皇帝以后,虽然得到了褒奖,但心中是很不平静的,皇帝越是赏赐有加,他就越害怕,因为他非常的清楚,假的永远都是假的。
司马池心中实在是烦闷的很,但他又无法给身边的人讲,只能是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翻书思考。一个人心烦意乱的时候,是看不进书,也想不清楚事情的。司马池的心,从来没有这么乱过,他在想自己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于是,他开始回想自己的祖先,回想自己为官的这些年,回想自己与家人的点点滴滴。
司马池听父亲司马炫讲,他们先祖是汉末河内名门“司马八达”之一的司马孚。“司马八达”指东汉末年河内名门司马家族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傅(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因其兄弟八人的表字皆有"达",于是并称为"司马八达"。司马孚是"八达"中享寿最长者。司马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是一位令世人敬重的道德君子。曹操执政后,司马孚起初担任曹植的文学掾,后转任太子曹丕的中庶子。曹魏建立后,司马孚历任中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河内典农、清河太守、度支尚书等职。司马家执政期间,司马孚因身份尊显,历任侍中、司空、太尉等重职,最终官至太傅,封长乐公。司马孚在八兄弟中享寿最高,活到92岁。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看来司马孚在修身养性方面是非常值得后辈学习,相信先辈能有如此高龄,肯定是一生心安,不然是无法做到的,司马池想到此处内心更加不安了,更加对自己此次制做假石鼓的事后悔不已,但是现在如何补救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司马家族原籍河内,司马孚的后代司马阳是东征大将军,死后葬在安邑澜洄曲(今山西夏县涑水)。从此,司马池世代成为夏县人。司马池的高祖至祖父五代因唐末五代内乱没有做官。祖父司马政做官,死后赠太子太保。司马池一直继承着优良的家风家训,也对自己的儿子们,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教育,他还记得有一次因为小儿子司马光撒谎,他就进行了一次严格的教育。后人把这个故事叫做“司马池严以教子”,故事是这样的:
司马光6岁时,一次,姐姐拿了一个核桃,想去掉它的皮,用石头敲,去不掉,就把它扔了。这时一个婢女看见了,拾了起来,她用滚烫的开水将核桃一烫,再用小刀轻轻一刮,皮就掉了,然后交给了司马光。司马光高高兴兴地拿起这个去了皮的核桃跑了出去。姐姐看见后,好奇地问他核桃皮是怎么去掉的,司马光撒谎说:"是我自己去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