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例外,像周武王和武则天则是在嵩山举行的“封禅”大典。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上面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改朝换代了,顺应天命称王,向苍天报平安诉说群臣之功劳,祭天于泰山,祭地于梁父山。
“封禅”大典在古代应该是最高等级的祭祀活动,其一般由当代帝王亲自主持,需要经过数月甚至数年来筹备,甚是劳民伤财!
所以不是每个朝代或者每个帝王都有能力进行,这种祭祀活动一般在改朝换代、太平盛世、天降祥瑞或者朝代中兴等一些特殊情况才会举行。
因此从秦朝开始有记载的也只有屈指几位,像: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玄宗和宋真宗等。唐太宗则是五次未能封禅成功,皆因魏征劝谏说“泰山封禅”太过于劳民伤财。
《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史记·孝武本纪》:“元年,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
《唐·玉牒文》: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
很多人都认为“泰山封禅”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其实并不然。真正的“泰山封禅”比我们所知的年代要久远的多的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