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 网游 > 细品三国 > 第66章 陶谦自己有儿子,为何最后要把徐州交付给刘备呢?

第66章 陶谦自己有儿子,为何最后要把徐州交付给刘备呢?(2 / 2)

但是刘备还是一口拒绝,你不是还有俩儿子吗?让你儿子接班了,陶谦表示很无奈,我的俩儿子不争气,没这个本事,老夫死后,还指望明公多教诲,切勿令掌州事,陶谦不只是托付了徐州,连俩儿子也都交给了刘备,可刘备还是拒绝了。

我刘备是势单力孤,安能当此大任?陶谦一听刘备说自己势单,那还不容易,介绍个对象呗,当即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孙乾,让他辅佐刘备,孙乾出道的很早,但是他在后来的刘备阵营中存在感不是很高,估计应该就是因为他是陶谦推荐的,所以被刘备边缘化了,毕竟有些人看着就不舒心,老是想起自己欠陶谦的人情,自己还没法还,这多别扭。

当然,这里我们说的是三国演义的逻辑。正史中,陶谦没有推荐孙乾这回事,陶谦还不放心,又嘱咐糜竺。刘公是当世人杰,你一定要好好辅佐他,说完,就立马咽气了。大家瞅瞅,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一个老头临死见刘备,不见亲儿子,这能不让人感动吗?

可是刘备还是不干。如果有人问你的陶谦怎么死的,记住是被刘备给气死的,因为刘备不答应,陶谦死不瞑目呀。

陶谦一死,众军举哀,立即捧印信交送刘备,大家看,早就安排好了。徐州的军队就等着陶谦死,让刘备接管徐州,但是刘备还是拒绝。

第二天,徐州百姓挤到官府前,异口同声请求刘备接班。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以糜竺为代表的官员表了忠心,军队表了忠心,现在百姓也表了忠心,徐州各个阶层都认可了刘备,各方面的条件都成熟了。关羽,张飞两个兄弟也再三劝谏,刘备为难呀,我真的不想干。可是你们为什么老是逼我,再逼我,我就勉为其难的当了吧。

说到底,刘备还是想干的,不想干他完全可以离开徐州。刘备这个人喜怒不幸于色,他起点太低,一步都不能走错。所以他就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步没有十足的把握,他绝对不会做。

曹操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刘备身上就有不走捷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艰苦奋斗精神,要想成功,这些优良品质都要学啊。

刘备接管徐州之后做了三件事,第一、拉拢地头蛇,以孙乾、糜竺为辅,陈登为目官。第二、控制军队让自己小沛的军马入城,毕竟自己人用起来才放心。第三、出榜安民,稳定民心。第四、安排陶谦的丧事,最后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刘备的官都干上了,才想起来给朝廷发通知。

我以后就是徐州牧了,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就干了。当然,陶谦三让徐州是虚构的,在正史上,刘备是怎么得到徐州的,《三国志先主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谦病笃,劝别驾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从这段记录上来看,陶谦在病危的时候,确实对徐州的未来进行了安排。他选择将徐州托付给刘备,这可以说是让徐州,但注意这件事情,直到陶谦死后才实施的。这里面有多少是陶谦的意思,多少是糜竺、陈登等大家士族的暗中操作,就不好说了。

当然,历史上的陶谦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这么老实忠厚,为百姓着想。三国演义的作者美化陶谦,把他塑造成仁义善良之辈,是为了贬低曹谦,曹操不算好人,陶谦也不是,因为三国乱世是一个尔虞我诈、不讲道义的时期,乱世之中,谁的手里都会沾满鲜血,更没有对错之分。

因为只有生存才是王道。

总之,刘备这次真的是血赚,一下继承了徐州,没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这么大的地盘,一跃成为了一方诸侯。

那么曹操知道后会是什么态度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最新小说: 太监无双 薄情帝王火葬场了 边军:从退役弓兵开始 我在辽东娶妻变强,成就匪王霸业 不要对反派动手动脚! 明主 今天毁灭大宋了吗? 我死后他追悔莫及 边军悍将:从娶洋媳妇开始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