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杜哥悲惨的一生(1 / 2)

接下来是杜甫的《登高》。

宋老师:“从小学到高中,学了这么多唐诗,大家知道写得最多的季节、词语、场景、颜色、情绪是什么吗?”

北宋。

苏轼跃跃欲试:“我知道,哈哈,秋季写得最多了。”

苏辙赶紧戳了戳苏轼,提醒他别走神了,还在上朝呢。

苏轼反应过来,他忙握拳轻咳了一声“咳”。

这也不能怪他,刚刚朝堂上的人又开始吵起来了,吵架内容还是关于新法。

王安石根据后世的经验,对自己的变法做了一点修改,重新在朝堂上提了出来。

思考过后,王安石觉得青苗法里面的贷款利息稍微高了一点,这样容易给百姓增加负担,他主张往下调一调。

其实苏轼还是觉得新法不太行,感觉还不到时候。

可这个时候官家正兴致勃勃,想大干一番呢,不太能听得进苏轼的建议。

苏辙再三叮嘱苏轼,最近在朝堂上少说话,等裴姝他们的历史课讲到宋朝的时候再说,从后世的角度好好看看宋朝政策的弊端。

苏轼这几天才安静了一些。

刚刚旧党的人猛烈抨击王安石的新法,两方谁也说不通谁,局面僵持住了。

自己现在也提不出什么好建议,像自家弟弟说的那样,等等再说,于是干脆分神听课了。

没想到听得太过投入,跟着学生一起回答问题,不小心把声音发出来了。

开小差被抓到,苏轼有点不好意思:“咳,你们继续,你们继续。”

这么一打岔,刚刚还争执不下的双方也说不下去了。

课堂上。

宋老师:“据不完全统计,在现存的唐诗里面,出现最多的季节是秋季,用得最多的词是无,也可以说不。最多的场景是江边,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表达最多的情绪是孤独。”

听到宋老师这么说,很多文人拿出自己的诗集看了一下,还真是。

当然,这些只是比较出名的被收录下来的诗,那些不怎么出名的就没太注意了。

唐朝。

杜甫看着课件上的《登高》全文。

不巧,这首诗里面,刚刚宋老师说到的几个意象全用上了。

针对性太强了,这些意象听起来就很悲凉,所以自己到底是怎么写下这首诗的?

整首诗看下来,基调实在太沉了,难道自己后面过得这么惨吗?

宋老师:“后世很多人对杜甫这首诗的评价极高,明代胡应麟在《诗薮》里说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元人说杜甫的这首诗‘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还有......”

宋老师列举了从宋朝到清朝的很多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唐朝。

杜甫有点惊讶,自己的这首诗在后世竟然有如此高的评价?

他有点受宠若惊,觉得会不会太夸张了。

他们这个时期有很多好诗的,自己虽然也不错,但优秀诗文多不胜数,怎么偏偏选了自己这首?

等后面宋老师讲完“千家注杜”的盛况后,杜甫更是惊讶了。

他哪里能想到自己的诗在后世如此受到推崇和热爱,竟然被这么多人注解,要他说还是太白兄的优秀诗篇更多才是。

南宋。

杨万里认同地点点头,这可是杜工部,他的诗怎么可能不好?

他有点羡慕,谁不想自己的作品被这么多人研究呢?

虽然自己也写诗,但是他知道和杜工部这样的人是比不了的。

宋老师:“老杜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晚年时期了,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长期漂泊的老杜穷困潦倒、老病孤愁。可能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心境,才能写下这一千古佳作。”

最新小说: 九公主她又美又飒楚倾歌 纨绔家的小孙子 让你公司做牛马,你让总裁生了俩 乖女 你真当我是舔狗? 和女神网恋,骗她二十后果断拉黑 普女绑定了入梦系统 是忍界挚友就来亲嘴 娱乐:身为顶流,我一心只想加钱 为成文豪我痛失N个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