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驻守北境已有多年,除了每年的述职文书,从未接到过如此紧急的回京诏令。
秦白果却并不意外,他望着帐外逐渐靠近的明黄色身影,眼底闪过一丝了然——观星终于要动手了,距离观星登基早已过去许久,不然没有丝毫功绩的她也不会获得“圣贤王”的称号,东煌统一天下的序幕,终究还是要由这位圣贤王拉开。
皇宫的议事殿内,暖炉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龙涎香。
观星身着蓝白帝袍,端坐在御座上,冕旒上的珠串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遮住了眼底的情绪。
殿下两侧,文武百官肃立,大气不敢出——自陛下登基以来,从未如此紧急地召集全体朝臣议事,连远在封地的几位王爷都被连夜传召回京。
“陛下,北境乃东煌屏障,此时召幽兰戴尔将军回京,恐会让边境诸国有机可乘啊!”兵部尚书率先出列,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希克扎尔与耶梦加得本就对我东煌虎视眈眈,若是将军离开,北境防线怕是会不稳。”
他的话刚落,户部尚书立刻附和:“是啊陛下,国库虽有盈余,但若是开战,粮草、军饷都是不小的开销,还请陛下三思。”
观星没有立刻开口,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官员,最终落在了站在文官首位的丽塔身上。
宰相丽塔今日身着一身石青色的朝服,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仅用一支白玉簪固定。
看到陛下的目光,她上前一步,屈膝行礼,声音清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大人所言,看似有理,实则不然。”
她抬眼看向众人,眼底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首先,北境防线经过幽兰戴尔将军这些年的经营,早已固若金汤,即便将军暂时离开,副将亦能守住;其次,希克扎尔与耶梦加得虽有异动,但他们两国素来不和,若我东煌展现出足够的实力,他们未必敢轻举妄动;最后……”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两百年前,太宗皇帝虽然封印了祸斗之乱,但也让当时的东煌国力衰弱,致使附属国纷纷叛离,如今圣贤王登基,民生恢复,正是重振国威、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
“丽塔宰相此言差矣!”礼部尚书立刻反驳,“希克扎尔与耶梦加得叛离东煌已有两百余年,如今早已自成一国,我们若贸然出兵,恐会被天下人视为不义之师啊!”
“不义之师?”观星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殿内的议论声。
她缓缓站起身,帝袍下摆扫过御座的台阶,带着帝王的威严:“两百年前,东煌为封印祸斗,损耗国力七成,无数将士战死沙场。
希克扎尔的英雄王,当年是东煌册封的‘天命侯’,耶梦加得的海盗王,更是靠东煌的粮草才得以在海上立足。
他们在东煌最危难的时候叛离,抢占土地,奴役百姓,这才是真正的不义!”
她抬手一挥,身后的内侍立刻展开一幅巨大的舆图,东煌、希克扎尔、耶梦加得的疆域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如今东煌兵强马壮,百姓安乐,朕要做的,不是‘侵略’,而是收复故土,让那些被两国奴役的东煌遗民,重新回到故国的怀抱!”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官员们看着御座上眼神坚定的帝王,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丽塔适时补充道:“陛下已有决断,臣已草拟好《讨逆诏》,只需陛下御笔朱批,便可昭告天下。此外,臣建议召幽兰戴尔将军回京,一来是让她统领全国兵马,二来也是让她参与制定作战计划——毕竟,北境与两国接壤,将军对他们的兵力部署最为了解。”
观星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讨逆诏》上,指尖的朱笔悬停片刻,最终落下有力的字迹:“就依宰相所言。传朕旨意,幽兰戴尔将军回京后,即刻升任兵马大元帅,总领全国军务;丽塔宰相辅佐朕处理朝政,保障粮草、军饷供应。即日起,东煌全国进入战备状态,各州府需在一月内完成兵丁征召与粮草征集,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文武百官齐声跪拜,声音震得议事殿的梁柱微微作响。
观星看着下方整齐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知道,这场战争一旦开始,便会有无数人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