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早奏无事退朝”这种话历史上并不存在,最接近的应该是“各归本署”,到了宋元时期,随着话本、评书和戏曲的发展,“有事早奏,无事退朝”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收尾语,属于一种“程式化语言”的演变产物,本文是缝合怪,因此会采用一些类似的词语简化流程)
刘禅正襟危坐,只感觉宋朝的朝服比季汉的还沉,通天冠的帽绳勒得有点紧,当然这大红色的衣袍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不过要是黑色的就更好了——他通过偷偷观察,其他人他就不知道了。
而听到内侍的话,那位列文臣队列第一的人公然出列,只听声音尖细如蚊蝇,“昨日大理寺来报,御史中丞何铸受岳飞蛊惑,欲为其辩解,臣请换右正言万俟卨主审此案,请官家早下决断,以安社稷……”
“哦?”刘禅抬了抬眼皮,语气平淡,“岳飞何罪之有?”
秦桧一愣,前些日子官家还示意早些定下岳飞的罪名以便宋金议和,今日竟反问他罪名?
不过他反应过来,显然是官家嫌弃自己动作慢了,最近又总有其他臣子来为岳飞求情,据说宗正卿赵士?前些日子就找进宫里表示要用全家百口的性命为岳飞作保,弄的官家下不来台。
他连忙道:“官家明鉴,岳飞拥兵自重,逗留不进,也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舆’、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其他还有结党营私、虚报军饷的举报,尚在查实当中。”
“那就是前几样有证据了?”
秦桧眼珠子一转:“岳飞尚不肯认罪。”
得了,那就是没有,全靠你嘴巴说。
刘禅好歹当了几十年皇帝,臣子的话里的潜台词他一听就能听懂,虽然朱小靓他们说到时候现场把他们叫出来以便善后,不过刘禅觉得自己好歹是个皇帝,哪有那么麻烦,不是一句话交给相关的人办就行了吗?
而且当初看三国志,季汉当中也有诸多佞臣和庸臣,但是在相父的领导下,这些人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当初朱郎君批斗的那一串臣子最后都不曾变成奸臣,没准这秦桧也是放错地方的垃圾,稍微引导下也能当个能臣呢?
于是他拍了拍龙椅扶手:“既然查无实证就先放出来吧,朝廷重臣关在大理寺牢里,什么证据都没有就说他要谋反,传出去到市井之间,怕是要被百姓们笑话。”
满朝文武哗然。这还是那个天天喊着“议和”的皇帝吗?
杨沂中站在殿旁,手按在刀柄上,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昨晚就听说宫人说陛下一反常态让他们不要伺候,今日又见官家言行举止大变,眼神里没了往日的阴鸷,反而多了几分……憨厚?但他并没有妄动,皇宫四处有侍卫守护,又有巡逻,外人是无论如何也进不来的,更没本事把官家换走,如今官家与往日不同可能是因为昨日没人伺候所以没休息好,还是得再观察下。
他看了眼张见道,发现对方跟自己的眼神差不多。
事实上早先张见道伺候刘禅更衣的时候确认过殿内没有什么奇怪的痕迹,所以同样把赵构的变化理解成“官家没休息好”,并没有多嘴,再说今天的官家也好伺候一些,他可不会乱嚼舌头。
其实不止他们两个,秦桧和万俟卨还有秦桧的其他党羽也一脸懵逼的抬头看向刘禅,官家你在说什么?为什么要把岳飞关起来,你心里没数吗?当初要整韩世忠,你最后就改变主意,现在整岳飞了你又临场改变主意,合着坏人都是我们当了是么?
武将序列也骚动起来,韩世忠此前被擢升为枢密使,明为升官,实为剥夺兵权之举。后来又有消息说官家打算拿他的性命当礼物换取金人议和,还是岳鹏举跑来给自己透信,自己才跑进宫里找官家哭诉,又献上积蓄的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五座,这才保住性命。
可是鹏举此次身陷囹圄,自己说的话却被官家退回,前几日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韩世忠原本以为此次岳鹏举凶多吉少了,不过看今天官家的样子,他又改变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