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不确定的未来(2 / 2)

谈及到此处,常升几度张口又闭嘴,却最终无法给出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来。

百姓,一个多么平淡的词汇。

封建王朝几千年都未曾被人真正重视的群体。

即便是后世历经了近乎灭国之战的苦难磨砺,最终打造经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真正由他们做主的机会,也不过就是那短短二三十年。

即便是普及了全民教育。

穷苦出身的百姓也能步入官场。

但是,穷人乍富,小人得志的境况亦屡见不鲜,总有人不吝用自己最小的权限,最大程度的为难曾与他们同一出身的老百姓。

人性的真善美和丑恶在他们身上交织。

性善论,性恶论的争论,即便是到那时也无从定论。

有人觉得,这是生产力不足导致的物质匮乏所不可避免的阵痛。

也有人说,即便全民教育普及,真正懂得理性思考,不盲从的基层百姓仍旧只是少数。

真理从来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但,即便真理真的从来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真理的践行不还是要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吗?

而这绝大多数人。

难道不应该是百姓?

而是那些所谓的精英群体?

这些从基层出身的官员,骤然迈入官场,就仿佛脱离了曾经的阶级,恨不得与之划清界限, 好似曾经的出身就是身上抹不去的一块脏污般。

“升弟,升弟?”

朱标的手掌,连带宽大的衣袖在常升的面前晃了又晃,这才打断了常升纷乱的思绪。

看他回神,朱标不由笑问:“升弟想到了什么?这么入神?”

常升摇了摇头,还是没有直接吐露自己的忧虑。

时时代不同,观念各异。

大明的风土人情基层百姓素质究竟如何,最终还是由朱标自己去见证。

而作为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国家的生产力,惠及基层百姓。

唯有让大明百姓开了民智,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的皇室,才会真正的从骨子里认同这个皇室,并将之当成一国之君的范例。

而历经老朱朱标雄英三代明君的接力,则必将之当作大明君主的范例,以约束后来君王的言行,或者说,引导后辈的皇室子弟奋进。

至于基层官员,还是辩证着对待吧。

“没想什么,只是觉着,若有从百姓出身的官员,良莠不齐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甚至于可能绝大多数都不堪大用。”

“要想改善,或将之引入监察体系,或要做好长期推动教化,广撒网,多捞鱼,入不敷出的准备。”

“毕竟,要想让朝廷官员真正感受到压力,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压力,若是做的不好,随时有人将顶替他们才行。”

“若决定如此。”

“这个计划的周期至少三代人,投入未知,风险未知,收益未知。”

“姐夫决心为这未定之事下此重注否?”

最新小说: 铁匠烽烟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穿成病娇反派的小青梅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大明王朝1556 这个皇帝不仅摆烂,还没有素质 魂破九天秦朗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称霸从边疆小卒开始 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