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空气里浮动着令人难耐的燥热。巷口老杨家的杨梅摊,却似一方清凉小天地。紫黑透亮的东魁杨梅浸在冰水里,颗颗裹着晶莹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路过的人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
杨叔一边擦着额头的汗珠,一边扯开嗓子吆喝:"尝尝看,自家山头的东魁杨梅,消食解暑,姑娘吃了还养颜!"他的吆喝声带着几分热忱,也带着几分生意人的狡黠。
作为社区医院护士的朋友,没少和我分享因饮食不当引发的病例。听着杨叔的话,我忍不住搭腔:"杨叔,杨梅虽好,可也不能贪多。上周就有个老太太,连着三天拿杨梅当饭吃,结果胃出血住院了。"
杨叔挠挠头,露出憨厚的笑容:"这倒不知,我就知道吃着开胃。"他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歉意,也带着对未知的好奇。
这话不假。记忆的时针拨回到小时候,每年暑假去外婆家,最期待的便是午后的杨梅宴。外婆总是早早从井水里捞起浸透的竹篮,黑红的杨梅带着沁人的凉意。轻轻咬开那薄如蝉翼的果皮,酸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炸开,暑气仿佛都被驱散到了九霄云外。那时的我贪嘴,总要吃到牙齿发软、舌头染成紫色才罢休。外婆却从不拦着,只是笑着说:"吃吧吃吧,杨梅消食,正好清一清你肚子里的油水。"
长大后,我才从书本里了解到,杨梅里丰富的果酸和纤维素确实能促进肠胃蠕动,可这也意味着它是一把"双刃剑"。过量食用,或者空腹食用,那些能助消化的果酸,反而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灼伤胃黏膜。就像上个月,朋友接诊的王阿姨,听人说杨梅能减肥,便连续一周用杨梅代餐,结果半夜被胃痛折磨得直冒冷汗,被紧急送到了医院。
正想着这些,一个年轻姑娘在摊前蹲下,问道:"老板,这杨梅能泡酒吗?听说喝了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