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发酵的目的是让毛霉分解豆腐里的蛋白质和脂肪,产生氨基酸和脂肪酸,为后续的腌制打下基础。如果前期发酵不充分,腐乳会没有香味,口感也会生硬;如果发酵过度,豆腐块会腐烂,无法食用,所以这一步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五)腌制:赋予腐乳独特的味道
前期发酵完成后,就要进行“腌制”,这一步决定了腐乳的味道。腌制前,要准备好调料,最基础的调料是盐和白酒,盐能起到防腐的作用,还能让腐乳更入味;白酒能促进后续的发酵,还能去除腐乳的腥味,增加酒香。
首先是“拌盐”,把腐乳坯放在干净的盆里,撒上适量的盐,盐的用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一般1斤腐乳坯加2两盐就够了。然后用手轻轻翻动腐乳坯,确保每个腐乳坯都能均匀地裹上盐,然后静置2-3小时,让盐充分渗透到腐乳坯里。
接下来是“装坛”,要选用干净的陶瓷坛,不能用塑料坛,因为塑料会吸收腐乳的味道,还可能释放有害物质。装坛前,要把陶瓷坛用开水烫一遍,晾干水分,确保坛内没有油污和水分,否则腐乳容易变质。
装坛时,先在坛底铺一层调料,比如姜片、葱段、辣椒段,然后把腐乳坯整齐地码在坛里,腐乳坯之间要留有缝隙,让调料的味道能充分渗透。码好一层腐乳坯,就撒一层盐,再浇一层白酒,然后放一层调料,这样反复操作,直到把腐乳坯装满坛子。
最后,要往坛里加“卤汁”,卤汁的做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用酱油、糖、八角、桂皮、香叶等调料熬制而成。把酱油、糖、八角、桂皮、香叶放进锅里,加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20分钟,然后关火,放凉后过滤掉调料渣,卤汁就做好了。
把卤汁倒进坛里,确保卤汁能完全淹没腐乳坯,然后在坛口撒一层盐,防止卤汁变质。接下来是“封坛”,用干净的纱布把坛口盖好,然后用绳子扎紧,再在纱布上涂一层黄泥,黄泥要涂得均匀,没有缝隙,这样能防止空气进入坛内,让腐乳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后期发酵”。
(六)后期发酵:时间赋予的“醇香”
后期发酵是腐乳味道升华的关键,这一步需要足够的耐心。封好的坛子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温度控制在15-20c,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也不能放在温度过高的地方,否则腐乳容易酸败。
后期发酵的时间根据季节调整,夏天温度高,发酵30-40天就够了;冬天温度低,要发酵60-90天,甚至更长时间。在发酵的过程中,腐乳坯里的蛋白质会被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脂肪会分解成脂肪酸,这些物质与调料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形成腐乳独特的醇香。
发酵期间,要定期检查坛子的密封性,如果发现黄泥有裂缝,要及时补涂,防止空气进入。发酵到第20天左右,可以打开坛子闻一下,如果有浓郁的醇香,没有异味,就说明腐乳快做好了;如果有酸味或霉味,说明发酵失败,腐乳不能食用。
当腐乳的颜色变成深褐色或暗红色,表面裹着一层透亮的红油,用筷子夹起来时,质地柔软有弹性,没有碎块,就说明发酵完成了。这时候的腐乳,既有黄豆的醇香,又有调料的咸鲜,还有霉菌发酵产生的独特风味,无论是配粥、下饭,还是用来炒菜,都是绝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