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真正的军队(1 / 2)

大明太庙,是皇族的宗庙,供奉着老李家的列祖列宗排位。

从李明陛下的曾曾祖、西魏柱国“唐太祖景皇帝”李虎开始,一直到唐高祖李渊为止。

李世民殡天以后,他唐太宗的牌位也会立在这里。

李明自己百年以后,他也会搬到这里居住。

因此,这里可谓大明最神圣私密之所,心脏中的心脏。

而在今天,为了祭祀在这场天灾人祸中逝去的生命。

这片禁地中的禁地,破天荒地对普通民众开放了。

前无古人,后也估计没有来者了。

而第一次进入皇家禁苑的布衣平民,没有推搡,没有喧哗,没有像进大观园那样好奇地东张西望。

每个人都神情肃穆。

这场祭祀,非同寻常。

然而,在这广大的人群之中。

并不是没有混入老鼠。

一位个子格外矮小的成年男性藏在人群里,冷汗不住地往下流。

“气氛不对劲,明国的气氛很不对劲……”

他是倭国细作,几个月前在新罗登陆,从东北走陆路一路渗透进来的。

大战之前、情报先行,倭人在大明派出了不少钉子。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大明京城召开如此盛大的祭祀活动,他却没有碰见其他同事。

这同样很不对劲。

明明周围人山人海,可这名倭人细作却感到莫名的诡异。

危机的本能在告诉他,此地不宜久留,快走……

也就在他准备跑路的时候。

人群的气氛又变了。

变得更为庄重。

刚才还有些小响动的,现在彻底静了音。

要不是还有如泣如诉的呜呜北风声,这倭人还以为自己双耳失聪了。

几万人的大集会,来自五湖四海,甚至连民族都各不相同。

竟能如此有组织、有纪律地保持缄默。

这对还处于从部落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倭人来说,有些过于震撼了。

而在震撼之余,又让他无师自通了一个道理——

如果如此有组织的民众,拿起武器,走上战场……

不可敌!不可敌!

万人规模的组织,形成了空前的威压,让倭人两股战战。

“走,走啊……”

他正艰难地和自己的大腿做着斗争。

便听得安静的机会突然爆发出“呼啦啦”的巨大声响。

如山崩海啸,吓得他肝胆欲裂。

那是数万人的欢呼声。

他下意识地抬头一看。

只见在人群的簇拥下,一位身穿黄袍的小少年信步而入。

就是这位小少年,让井然有序的人群突然癫狂起来。

是大明的神皇陛下……

“咳咳。”

李明在台上轻咳一声。

哗啦——如时间静止了一般,全场立即鸦雀无声。

妈的,疯了,都疯了……细作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

明国的国民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动一静,就好像,就好像……

这几万人是一个人一般。

万众一心,一个共同而强烈的信念愈发凸显出来。

倭人细作的耳边,仿佛听见北风在低声说着:

杀!

杀!

杀!

这哪里是祭祀?

这分明是誓师啊!

“不,不对劲!

“水灾并没有给明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他们绝对不是无暇东顾!

“他们甚至有能力发起战争……

“我要立刻回去!我要尽快把这则消息报告天皇陛下!”

倭人细作强忍着炸裂的头皮,竭力搬动着绵软的双腿。

“抱歉让一让……”

他调转方向,尝试分开人群。

周围的人看了看他,什么也没有多说,默默地分开。

这种无言的注目,让他压力更大,低着头,强迫自己向外围挪去。

太庙的大门已经历历在目。

他很快就能逃离这座修罗场了。

“呼……”

细作重重地呼出一口气,顺利地踏出了巍峨的大门。

不知不觉之中,冷汗已经将他的后背完全打湿了。

初冬的北风一吹,冻得他直打哆嗦。

“接应我们回列岛的渔船在海港边上,可是我刚到唐州时便去拜访,那里并没有人。

“如果不能坐船,就只能通过陆路,再原路回到新罗,再从新罗坐船了。

“不知时间来不来得及……”

细作在心里快速地推算着时间。

按理说,发动一场战争之前,需要做至少几个月的准备,所以回倭国还是有时间的。

然而,通过他在唐州的观察。

大明国的战争潜力,恐怕不能以常理度之……

“你好。”

就在他盘算着的时候,冷不丁一双有力的大手拍在他肩膀上,把他吓得一哆嗦。

愕然回头,对方是一位高大的汉人,并不是自己的倭人同僚。

“你……”

话音未落,这个细作就被一闷棍打倒,塞进了麻袋里。

…………

“在太庙祭祀典礼上,抓获了倭人奸细一名?”

国祭结束以后,李明刚回到国务衙门,就收获了一条炸裂的消息。

他狐疑地看着前来汇报的黑炭头,再次确认一遍:

“只有一人?”

是的,问题不是抓住了一个奸细。

问题是,怎么只抓住了一个?

以倭人的尿性,搞事的时候,必然会派出一大帮钉子渗透进来。

尤其是这种官方举办的万人集会。

那肯定间谍满天飞好吧。

“明哥,我确定了,混入太庙的细作确实只有一个!”

尉迟循毓一如既往的大咧咧,胸有成竹地拍着胸脯。

这家伙保持着和情报工作挤不相符的……大度和自信。

“真的?”

“真的!明哥你没发现吗?全场只有他一个五短身材,那他肯定就是倭国奸细没错了!”

“嘶……”

李明揉了揉鼻梁。

“哈哈,我开玩笑的。”尉迟循毓呵呵一笔带过。

“我部和狄仁杰他们合作,在全国各个海港布控,从源头堵住了倭人偷渡入我国的途径,并且缴获了他们的名册。

“潜伏国内的倭人细作,早就被一网打尽了。

“今天被捕的漏网之鱼,是走陆路从半岛进来的,所以直到今天才被捉拿归案。”

李明抹了抹额头的汗:

“是嘛……”

这听起来还算靠谱一点。

请能不能别用这么不靠谱的方式说出来……

尉迟循毓虽然嘴巴大,但办事还是挺牢靠的。

否则李明也不可能把他放到那个位置上。

最新小说: 高中生必读经典(套装全7册) 大国电能 雪镇疗养院 红楼双姝记 安妮日记 真希望孩子不生病 医路向前巍子给中国人的救护指南 丝路文雨 陈寅恪文集 盗笔:在张家打黑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