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苏晴到家,太阳已趋近下山之际。柳氏见苏晴归来,赶忙接过背篓,望见一背篓的草药,便询问:“你采这么多草回来作甚?”
苏晴连忙说道:“这并非寻常之草,而是药草。”“你识得药草?”
柳氏瞪大双眼问道,苏晴赶忙回应:“哎呀,我娘家邻居乃是一名郎中,李郎中,您认得的,我幼时无事便常去他家与他女儿玩耍,见得多了便都熟识了。”
柳氏思索一番便点头不再追问,帮忙将草药摊开晾晒,拿着一窝野鸡蛋回厨房忙活去了,苏晴则轻轻擦拭了下额头的汗水。
白日劳累一整天,用过餐后,苏晴哄小宝玩耍了一会儿便回屋休息了。
杜浩然去了镇上的梅亭书院,他平时就在镇上的梅亭书院居住,晚间并不回来,小宝也不粘着她,跟着奶奶便去她屋里睡觉了。
次日清晨,苏晴向婆婆柳氏索要五文钱,并告诉她自己要前往镇上,看看能否将药草售出。
柳氏凝望着苏晴,又瞧了瞧她的背篓,而后从荷包中取出十文钱递给苏晴道:“出门不比在家,还是多带些钱吧,在外你自己要多加小心。”
“好的娘。”说完苏晴便出了家门,她的婆婆何其善良,自己必得努力奋斗,让她老人家过上舒心的日子。
所幸苏家村距镇子并不甚远,约莫三里多路,没有交通工具,苏晴只得硬着头皮背着背篓抵达集市。
至集市时,已满头大汗。集市甚是热闹,近些年来并未有大的天灾人祸,百姓也算得上安居乐业。
苏晴背着药材来到一处医馆,医馆门头悬挂着“济世堂”的匾额,医馆的门面与装潢皆大气非常,内里亦是宽敞明亮,这家医馆看上去经营得颇为不错。
苏晴刚至门口,一个十二三岁的小药童便迎了过来,望见苏晴,一边施礼一边打招呼:“姐姐好,姐姐此来是要抓药还是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