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晴为悠然居招聘了一位二十四五岁的年轻说书先生。此人面目清秀,名叫孟文竣。孟文竣本是个读书人,只可惜家境并不富裕,无奈之下断绝了考取功名的念头。但他平常仍会在家自学,不断充实自身。为补贴家用,孟文峻时常去抄书赚钱。当他得知悠然居在招聘说书先生时,立刻就报了名。孟文竣被苏晴的话本内容深深吸引,是苏晴的忠实粉丝。他对话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赞不绝口,渴望通过讲述这些精彩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话本的魅力。
孟文峻借鉴了苏晴的说书方法,他面目清秀、外形俊朗,这副模样本就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再加上那极富磁性的声音,更是让人一听便难以忘怀。不仅如此,他还巧妙地结合了一些古代特有的词汇,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由于他本人对故事极为痴迷,说故事时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个情境之中。这般全情投入状态下,他说书竟然比苏晴还要精彩。前来听书的观众们都被他的讲述深深吸引,如痴如醉,沉浸在那精彩的故事世界里,仿佛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孟文峻的出色表现,让悠然居的人气更加旺盛,也为悠然居带来了更多的声誉和收益。
日子这般又过去了半个月,苏晴的话本《笑傲江湖》已然印制成书。此次一共印制了三万本,定价为五两银子一本。除去各项成本后,每一本书能赚取四两银子。这本新书迅速发售至全国各地的书局。与话本一同发售的,还有五万份报纸 ——《盘龙日报》。报纸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信息、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传递出巨大的信息量。报纸主要介绍了盘龙镇乃至整个济川县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以及当地政策,还为悠然居酒楼、李氏布庄以及苏晴自己家的书包都打了广告。那些广告词对于古代商人来说实在是太新鲜了,他们这才发现原来东西还可以这样售卖。报纸上还对《笑傲江湖》话本进行连载,报纸的售价十分亲民,仅为五文钱一份,普通百姓想看也都买得起。苏晴心想,报纸要赚钱的话就从广告上面赚取吧。
话本和报纸一经发售,便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了朝野的巨大轰动。前段时间,皇帝收到了七皇子的书信,信中表明七皇子愿意要安阳府作为他的封地。皇帝当时还为这个儿子感到惋惜,然而既然是儿子主动要求的,他也没有反对。可没想到,在他下完圣旨不久,安阳那边的盘龙镇就传来了如此令人震惊的消息。皇帝震惊之余,也对这个原本不太起眼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思索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朝廷中的大臣们也纷纷议论此事,对盘龙镇的发展和变化充满了好奇与猜测。
这报纸可谓集政治、经济、信息、文化、教育于一体,所传递的信息量巨大,内容更是丰富多样。那话本也是内容精彩绝伦,以至于朝中不少大臣都对其喜爱有加。大臣们在闲暇之时,纷纷传阅报纸,从上面了解各地的动态和政策,同时也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沉浸在那跌宕起伏的故事之中。这些报纸和话本不仅为大臣们提供了娱乐,也让他们对民间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甚至可以为朝廷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皇帝手持《盘龙日报》和《笑傲江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着楚尚书楚天赐温声说道:“楚爱卿,你生了个好儿子啊。你们楚家的酒楼在盘龙镇做了诸多好事,不但开办了扫盲学堂,免费教导老百姓识字,还拿出利润的百分之五作为慈善基金,去帮助当地的贫苦百姓。这份大爱着实让朕感动,希望你们楚家再接再厉,继续为大周的百姓多做实事。在座的其他爱卿也要向楚家学习。来呀,拟旨:爱卿王伯年治理汶川有功,着升至安阳府尹之职,济川县令之职由楚尚书家的二公子楚云轩接任。钦此。” 楚尚书听完圣旨内容,一时间激动得满眼泪花,连忙磕头谢恩,心中暗想:楚家后继有人了。满朝文武见此情景,心中对楚家的作为也多有感慨。而这份圣旨,也将为盘龙镇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变化。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州府、济川以及临县,吸引来了大量的游客和客商来到盘龙镇。他们来到盘龙镇后必定会到访五个地方:其一,会到悠然居酒楼吃饭,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其二,到李氏布庄购买衣服,挑选精美的服饰;其三,到苏晴家购买书包,为孩子或者自己准备实用的物品;其四,到从善书局买书,满足对知识的渴望;其五,还会到星火学堂观看升旗仪式,聆听那优美的校歌,感受学堂的独特氛围和文化底蕴。
盘龙镇因这五个地方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地方,也为济川县当地带来了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