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模拟阳光刚透过培养舱的玻璃,小鸟豆豆就扑棱着银灰色的翅膀飞了进来。它照例用尖尖的喙碰了碰生菜叶上的露珠,却突然停住动作——一片嫩绿的番茄叶背面,有个芝麻大的黑影正慢悠悠地爬动。
“聪聪!快来看!”豆豆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急促,翅膀尖差点扫到旁边的营养液管。正在检查循环系统的小熊聪聪赶紧跑过来,眯着眼睛凑到叶片前,爪子轻轻扶住培养舱壁:“这是……虫子?”
两个小家伙盯着那只深褐色的小虫子,空气里满是难以置信的安静。要知道,秘密基地的培养舱是完全密封的,所有进入的土壤、种子甚至营养液,都经过了地球航天局的严格消毒,怎么会突然冒出一只活虫子?
聪聪立刻拿来放大镜和数据板,豆豆则小心翼翼地用羽毛拨开叶片,让虫子暴露在视野里。透过放大镜,他们能清楚看到虫子六条细细的腿,还有背上浅浅的纹路,它正啃着番茄叶的边缘,留下一道 ty 的缺口。“它吃植物!”豆豆突然反应过来,翅膀紧张地抖动着,“会不会把我们的菜园都啃光?”
聪聪赶紧调出培养舱的监控记录,从昨天夜里一直往后翻,直到凌晨三点的画面里,才看到这只虫子从土壤里慢慢爬出来。“它是藏在土里来的?”聪聪皱起眉头,爪子在数据板上快速滑动,“我们上周刚加过改良土,难道是地球运过来的基质里带了虫卵?”
为了弄清虫子的来历,他们决定做个小实验。聪聪用无菌棉签轻轻挑起虫子,放进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盒子里铺了一层薄薄的改良土和几片不同的菜叶;豆豆则守在旁边,用光谱仪记录虫子的活动轨迹。让他们意外的是,这只虫子似乎格外喜欢番茄叶,对生菜和胡萝卜叶却碰都不碰,而且在月球的微重力环境下,它爬动的速度居然比在地球慢了一半,偶尔还会“飘”起来,像个小小的褐色蒲公英。
“它好像没有危害其他植物。”观察了一上午后,豆豆松了口气,翅膀也不抖了,“而且它啃过的叶子,居然没有烂掉,反而长了新的小芽。”聪聪也发现了异常,他对比了叶片的营养数据,发现被虫子啃过的地方,叶绿素含量反而高了一点。
当天下午,他们给地球指挥中心发了消息,附带了虫子的照片和观察数据。指挥中心的回复让他们又惊又喜——这是一种罕见的“拟南芥虫”,通常生活在植物实验室里,以腐烂的植物组织为食,偶尔会啃新鲜叶片,但能促进植物长出更健壮的新叶。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在月球基地,大概率是上次运输改良土时,不小心粘在容器缝隙里的虫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