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老师还教聪聪念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刚开始聪聪念得磕磕巴巴,把“四十”说成“四是”,团团在旁边笑得直打滚。可他不气馁,每天早上对着朝阳练,晚上伴着月光练,连吃饭时都在小声嘀咕。有一次熊妈妈端来蜂蜜面包,他居然说:“妈妈,这是‘面shāo’,不是‘面sāo’。”熊妈妈惊喜地搂住他,奖励了一大勺蜂蜜。
一周后,山羊老师带大家去森林里实践。走到柿子树下,她指着树上的果子说:“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聪聪立刻举手:“这是‘柿子’,红红的‘柿子’。”他特意摸了摸口袋里的小木勺,确认舌头翘得刚刚好。路过河边时,看到一群鸭子游过,他又大声说:“鸭子在‘游水’,水面有‘彩霞’。”山羊老师笑着点点头:“进步真大,现在说得又清楚又标准。”
故事会那天,森林广场挤满了小动物。黄鹂鸟主持人报幕时,聪聪的爪子紧张得攥成了小拳头。轮到他上场了,聚光灯照在身上暖暖的,他忽然看到台下的山羊老师举着小木勺晃了晃,团团竖起大拇指,熊妈妈眼里闪着光。
聪聪深吸一口气,开始讲《小熊和松树》的故事:“冬天来了,小松鼠藏好了松果。小熊看到松树枝上结了冰,就用爪子轻轻敲掉……”他说得很流利,每一个平翘舌音都发得清清楚楚,“树枝”“松果”“松鼠”这些曾经总说错的词,现在都像春天的小溪一样顺畅。
故事讲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黄鹂鸟飞过来,把金灿灿的奖牌挂在他脖子上:“聪聪,你的故事说得最好,发音标准又有感情!”当他接过那罐沉甸甸的桂花蜂蜜时,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比任何时候的蜂蜜都甜。
晚上,聪聪坐在院子里,给月亮和星星念绕口令:“石狮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寺前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月光洒在他的小木勺上,泛着温柔的光。他知道,学好普通话不是为了奖牌和蜂蜜,而是能更清楚地和朋友们分享故事,让每一句话都充满温暖的力量。
从那以后,快乐森林里经常能听到聪聪的声音。他教小松鼠念拼音,帮小兔子读故事,口袋里的小木勺也成了森林里的“宝贝”。大家都说,这只曾经平翘舌不分的小熊,现在变成了森林里的“普通话小老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