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笑着展开文书,指着“慧”字道:“朕以为你聪慧过人,故赐此封号。”
高晞月脸上洋溢着喜悦,却又故作谦虚地说:“臣妾多谢皇上夸赞。既然皇上如此信任臣妾,臣妾愿以微薄之力,为皇上分忧解难。不过,臣妾若有言辞不当之处,还望皇上宽宏大量,不要责怪。”
皇上笑道:“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气?但说无妨。”
高晞月想了想,认真地说:“臣妾猜想,太后之所以对封号位分不满,或许是因为青樱妹妹的位分。太后现居寿康宫,名不正言不顺,难免心生芥蒂。不如直接给了青樱妹妹个贵人的位分,再大肆迎太后入住慈宁宫,如此孝心,太后又怎会再为一个小小贵人而与您不睦呢?”
皇上闻言,眉头微展,但仍有犹豫之色:“可是……朕是怕皇额娘她会……”
高晞月打断皇上的话,一脸坚定与崇拜地说:“皇上,您是天子,是这大清江山唯一的掌舵人,您的旨意便是天命所归,谁人敢不遵从呢?”
皇上听后,眼中闪过一抹释然,点头道:“晞月,你说得对。朕若连这等小事都瞻前顾后,又何以应对前朝复杂的局势,岂不是辜负了皇阿玛对朕的厚望!”
“皇上英明,所言极是!”高晞月适时地附和道。
皇上望向高晞月,眼中满是温柔与感激:“晞月啊,你陪伴朕多年,情深意重。加之你阿玛治水有功,于国有大益,朕心甚慰。朕决定,赐你母家满族抬旗之荣,以表朕对你们家族的感激与看重。”
高晞月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连忙跪下谢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轻声说道:“臣妾谢皇上隆恩,定当不负皇上厚爱,尽心尽力侍奉皇上。”
在高晞月的巧妙进言下,皇上最终决定赐予青樱贵人的位分,并特赐封号“娴”,以示恩宠。
太后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虽有诧异,但更多的是对高晞月此举的不解。她喃喃自语道:“高氏,她竟愿意为青樱说话,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福珈姑姑在一旁侍立,见太后如此,便轻声解释道:“太后,奴婢也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但仔细想来,贵妃此举或许并非全然出于公心,她不过是在借此机会讨好皇上,皇上随后便赐了她全族抬旗之荣,这可是无上的荣耀啊!”
太后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她深知后宫之中,尔虞我诈,各怀心思,高晞月此举虽看似无私,实则也是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
“罢了,既已入宫,哀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太后轻叹一声,随即又想到了什么,对福珈姑姑吩咐道,“你且去传话,让青樱来慈宁宫见我,有些话哀家要亲自问问她!”
福珈姑姑应声退下,不久便领着青樱步入殿内。青樱身着一袭暗灰色长袍,衣料虽不华丽,却也看得出体面,头上仅簪了两支素银簪子,简约而不失雅致。她缓缓行至太后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清脆而柔和:“青樱给太后请安,愿太后凤体康健,福泽绵长。”
太后目光如炬,上下打量了青樱一番,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起来吧,你倒是真有本事,能让高晞月为你进言,皇帝又对你宠爱有加,最终还是进了这紫禁城。看来你姑母当年的那些心思,倒也没有白费啊。”
青樱闻言,心中虽有波澜,但面上却保持着平静,她深知太后此言并非全然出于善意,但却依旧气势不减,不卑不亢地说:“太后谬赞了,青樱不过是一介弱女子,承蒙皇上厚爱,才得以入宫。至于姑母,姑母已死,臣妾既已入宫,便只想一心侍奉皇上太后,绝无他心!。”
太后听罢,轻轻哼了一声,似乎对青樱的回答并不完全满意,但也没有再过多追究。她轻笑道:“罢了!来日方长,好生珍重,万不要步了你姑母的后尘才好!罢了,哀家乏了,退下吧!”
青樱缓缓起身,她微微欠身,双手轻轻交叠于腰侧,向太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宫廷礼,声音清晰响亮:“臣妾告退,愿太后凤体安康,万福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