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阳光透过窗纸,在陈老伯的猎屋地面投下斑驳光影。林小溪坐在桌前,翻开陈老伯的笔记本,指尖抚过泛黄纸页上的野菌插图,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咳嗽声。她转头望去,只见陈老伯正扶着门框微笑,腰间的猎刀换成了拐杖:\"丫头,今天要教几个年轻人认食材?\"
\"五个,\"林小溪连忙起身扶住他,\"都是村里的猎户家孩子,说想跟您学本事。\"陈老伯点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笔记本上:\"你整理的那本《山林食材谱》,可让他们抄些去,别藏着掖着。\"林小溪笑着应下,心中暖暖的——自从去年冬天陈老伯生病后,她便主动承担起传授技艺的责任,而老人总是默默在旁支持。
辰时三刻,五个少年站在猎屋前,眼神中满是期待。陈老伯坐在竹椅上,指了指院中的木架:\"你们瞧,这是山胡椒、五味子、止血草,都是猎人的宝贝。\"林小溪接过话头,拿起一株野薄荷:\"薄荷能解暑,叶片对生,揉碎后有清凉香气,记住了吗?\"少年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个叫石头的男孩举手:\"林姐姐,这些能入菜吗?\"
\"当然能,\"陈老伯笑着插话,\"当年我在雪山被困,靠薄荷煮野菜撑了三天...\"他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林小溪连忙递上温水,眼神中闪过担忧。石头见状,慌忙跑去溪边打湿毛巾,其他少年也围上来,场面一时有些慌乱。
\"别怕,\"林小溪轻声安抚,\"陈老伯只是累了,咱们去屋外认食材吧。\"她带着少年们来到山林,指着松树下的菌子:\"这是松茸,可遇不可求,煲汤最是鲜美。\"忽然,她想起陈老伯笔记本中的记载,补充道:\"但要注意,旁边若长着毒蝇伞,这片松茸便不能要了,毒性会互相沾染。\"
午后,林小溪教少年们腌制鹿肉。她按照陈老伯的方法,将炒盐、野花椒和松针粉混合,却故意留了一手:\"你们试试加些野莓汁,看看有什么不同。\"石头好奇地照做,腌制好的鹿肉果然多了一丝酸甜,陈老伯闻着香气,眼中闪过赞许:\"丫头,这法子不错,比我当年闷头瞎琢磨强。\"
教学结束后,少年们捧着笔记兴奋地讨论着,林小溪回到猎屋,看见陈老伯正在擦拭猎刀。\"当年我收第一个徒弟时,\"他忽然开口,\"那孩子嫌学认食材枯燥,总想直接学打猎,最后吃了大亏。\"他转头看着林小溪,目光温和,\"你教得很细,比我有耐心。\"
\"是您教得好,\"林小溪接过猎刀,用软布仔细擦拭,\"您总说,食材是猎人的伙伴,不能只想着索取。\"陈老伯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个锦囊:\"这里面是你婶子的绣样,你拿去给苏小小,她爱做女红。\"林小溪接过锦囊,触到里面硬硬的物件,打开一看,竟是枚刻着松针图案的银戒。
\"老伯,这太贵重了...\"她慌忙推辞,陈老伯却摆摆手:\"傻孩子,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戴什么首饰?你戴着,就当是...师徒的信物。\"林小溪眼眶一热,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银戒与她常年揉面的手茧相得益彰,竟像是量身定制一般。
入夏后,林小溪开始带着少年们进山实践。陈老伯坐在山脚下的石头上,看着她指导少年们设陷阱、辨方向,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带儿子打猎的场景。那时儿子也是这般活泼好动,可惜后来选择了离乡经商,再没碰过猎弓。\"老伯,您看!\"林小溪的呼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只见她举着刚捕获的野兔,少年们围在身边,眼中满是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