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攥住胸前的衣料,力气极大按紧心脏处,纤薄的身子颤得如同风雨里的花,脆弱又无助。
“妈,”他走向前,双手握住她的肩,声色静得发冷,“我不会离开你们。”
“永远不会。”
掌下栗动的肩头在缓慢平和,夏至深听见她轻哑的声音:“妈妈什么都告诉你。”
——
姜雪栀是鹤城人,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不知道谁是她的父母,在她心里最重要的人便是院长奶奶和门卫爷爷夫妻俩。
她很有出息,在国家政府的资助下,考上了海城大学。在她收到通知书的那天,俩老人高兴得不得了,去市集里买了一只新鲜生鸡和其他东西,为她做了一桌很香很丰盛的菜。
她生活的孤儿院其实已经很破旧,和她一起长大的孩子基本上要么是被领养,要么长大出去闯荡,离开的孩子从一年回来几次到几年回来一次,最后一次都难有了。
逐渐这里的人越来越少,到后来竟然只剩下她一个孩子,院长奶奶和门卫爷爷。
院长奶奶和门卫爷爷年轻时候想着回报社会,于是两人在这里一住便是一辈子。
社会在美好起来,孤儿院相比之下就落寞冷清起来,不过对于这种状况,两位老人打从心里高兴,至少无家可归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姜雪栀年纪最小,在婴儿时便被没良心的父母丢在院门口,那天的鹤城在落雪,细细铺开一层,细微弱小的哭声惊醒在门卫室里打盹的爷爷。
他用军大衣包裹住小小的孩子后抱在怀里,在雪里踩出好长一串脚印,四下焦急寻找她的父母。
当时院门处的摄像头恰巧坏了,他想找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打道回去,低头瞧了瞧被冻得小脸通红的娃娃,一个劲骂她父母不是人。
后来奶奶给她取名叫姜雪栀,爷爷在院门口安上新的摄像头。
姜雪栀小时候还是有好几个伙伴,年纪都比她大。因为她长得漂亮性格也好,恰如院长奶奶说的,像一朵雪白的栀子花,所以哥哥姐姐们都很宠她。
她的童年其实是在幸福里浇灌的,以至于养出的心性不卑也不显露,规规矩矩的平凡。
政府发的助学金和慈善机构捐赠的钱足够她去海城上大学,来到大学里,姜雪栀依旧刻苦学习。每隔一周便会写信到鹤城,大一下学期她开始接触网络翻译,小有进金后会把大部分钱寄回去。
夏延是她在大二学期遇见的,是她的思政老师。
作为海大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夏延有一副好皮囊和极为优秀的学业素养,即使思政课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可因着是他的课,便有很多人为之兴奋,从低年级来蹭课的人也是数不胜数。
姜雪栀在大学时期很安静,有一两个算得上交情的朋友,上课时也会早早去选位,她喜欢坐在最前面往后撤两三排的位置。
那天早晨雾蒙蒙的,姜雪栀在外面披了件薄款外套,马尾低低扎着,她刚放好书准备坐下时便听见前面的动静,是沉稳的脚步声。
因为这个时间教室里的人加上她只有几个,即使是不轻不重的脚步声也会很清晰,她下意识擡眼去看。
那人穿着整洁的衬衫,白色下摆扎进裤腰里,漆黑皮带一丝不茍扣住,熨服的西装裤下露出黑袜勾勒的脚踝,皮鞋程亮。
他身姿颀峻,容貌温文雅致,鼻骨间架一副金丝框眼镜,平添一分清欲冷色。
在他走上讲台时,掀眼与姜雪栀的视线对上。
姜雪栀还未坐下,就这么直愣愣站着与他对视,在她不知所措时,那人先行与她弯笑颔首。
那一瞬如同她幼时后窗外好几丛野蔷薇开得烂漫簇香起来,枝叶愈绿花瓣愈白,瓣芽又娇又软,好看得打紧。
细碎发丝垂落,姜雪栀低头坐下,藏匿的耳尖好似在发烫,大概也红得很。
他应该就是她的思政老师,夏延。
在翻书写笔记时,她时不时擡眼往前看去。一般的老师最多提前十分钟进教室,可这人倒是差不多提前一个小时的样子。
他解开袖口纽扣,往上挽起几褶,小心检查设备,又将干净的黑板擦一遍,指间夹住粉笔,仔细板书备课。等做完一切后,他拿过讲台边的凳子坐下,打开钢笔帽后在教师用书上面写。
整个过程他都没有说话,安静自持的模样令人心尖微颤。
时间逐渐过去,学生陆陆续续进来,瞥见讲台前坐着的老师时下意识噤声,随即窸窸窣窣的交谈响起。
姜雪栀正低头手写昨晚上没翻完的资料,她习惯第一遍将大概在纸上翻译出,最后再细润进电脑。
旁边坐下两名女生,低声交谈中难掩激动。
“他们果然没说错,夏老师真的来好早。”
“这么优秀负责还帅气的老师谁不喜欢?”
“唉,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女朋友?”
手下的笔一顿,瞬间晕开的墨迹成小黑点,姜雪栀的眼睫微颤,听见另一位女生的声音。
“没有吧,不过我听说有一个他以前的同学在追求他,是个超级大美女,学历也高。”
“而且好像夏老师对那位也有意思。”
“我靠,彻底没戏了。”
指骨握紧笔的动作不自主一滞,姜雪栀有些懊恼看着自己将正在写的单词最后一个字母写错了。
一道黑线划掉,她轻卸下气,默默在心里为自己的不认真画好一个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