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几人出了门一合计, 还真不知道该给明月买啥。主要是赵明月平日里除了读书,就是和大黑白雪一起玩,再就是和家里人说说话。
笔墨纸砚明月自己就买了, 大金几个自觉自个儿也选不好。再说了, 人刚考砸了, 给送这些,不是戳人心窝子么?
几个金努力回想了下, 自己在赵明月这个年纪都喜欢啥,最后一致得出答案, 买点心吧。他们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吃大肉, 管饱的那种。
这个不合适明月, 明月平日里吃肉不多, 还不吃肥肉, 那就换成点心。
府城点心真是贵,大不的一个盒子,各样都挑了两块,就要二百文。也就是花样多了些,在县城都可以买快三倍的量了。
慧娘和刘婆子则是去买了布来,给赵明月做新衣裳。隐含的意思是:明月你是女娃儿, 学成这样已经很了不得了, 一次没考好没事儿。
刘婆子对赵明月去书院读书科考,心里一直有担忧, 万一被发现了, 这可如何收场?不过慧娘和明月脑子都好使,她俩都一副不会有事的样子, 刘婆子也就不说啥。
赵明月中童生后家里头的变化太大了,刘婆子也就顺着慧娘的想法, 希望赵明月也能中秀才了。
若是不中,那也没事,反正都是童生了。家里头每月进项这么多,都够明月一辈子花用了,愁啥?
刘婆子能和赵发财夫妻一场,某些想法还真的挺一致,只有手头有钱,啥都不叫事。
赵发财到是淡定得很,他送考,接回家的,也不是到那就走。不少接送考生的,瞅着考生进了门,都喜欢和身边的人聊几句。
“您家这是送儿子来了?”
“您家这是考第几回?”
“我家的上一场就差一点,又准备了两年,这次应该能中吧?”
“瞅见那个长得格外俊的了没?看着也就十七八,不知道定了亲事没有?”
“人就算是没定亲,那也肯定是想着中了秀才取个大户人家的姑娘呢?你就甭想了!”
还有说起赵明月的,“那个小小的,你们瞧见没?南山书院里都排前头哩!”
旁边的人点头,“这娃儿谁不知道?就是太小了,一般这么小,考官都不取的。”说得很有经验的样子。
“也是,我听人说,一般这种小神童,考官都要压一压的。压一压得个几元啥的?”感觉更靠谱的来了。
“小神童就是年纪太小,之前县试就没中头名,得不了小三元了。这次下场,估计也是跟我家的一样,攒经验来了。不过人家读书这么厉害,中个秀才还不是早晚的事?”这话说得很是客观了。
赵发财听了几天,觉着赵明月这次就应该是攒经验了。
那一堆的考生,赵发财都看在眼里,一多半都能生出明月这么大的娃了;另一半也都比明月高半截。
里头看着最小的,也比明月大了五六岁,还说是趁着年纪小,来攒经验的。
再一想,明月就是脑子再好使,也比别人少念了不少年,还真不一定就能中了。
再说了,明月这足岁才十岁的小娃儿中了,一堆四十的没中,那人不得觉着不公啊?不得找知府老爷要个说法?想来知府老爷为了省事,也会那个啥?压一压?
反正明月还小,再考个四五年,估摸都是其中最小的。家里钱财又供得起,急啥?这次不中,咱下次说不得还能中个头名哩!
赵发财自觉在家里的见识,排第二,瞅瞅老婆子和几个孙子?多大的事啊?不就是这次不中么?还用得着特意去买礼物?
心里是这么想的,孙子们买回来的点心可没少吃,这不是明月只吃绿豆糕和桂花糕么?其他的就是孙子孝敬爷爷的了。
他也不是自己吃独食,全家一起吃的哩,他就是嚼得少了点,吞得快了点。
赵明月对大家的礼物都笑着接了,这会她要是说,“我觉得考得还不错,中的可能性很大。”
估计家里人还会以为她受打击太大了,都开始妄想了,索性就啥也不说了,认真读书去吧。
……
某位家中有多年不中考生,经验丰富的送考人士“压一压”的预料,还真出现了。不过没像他说的那样压得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