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1 / 2)

第130章

许尚书安排了人每日到各茶楼讲拼音。这种朝廷出面教学的事儿还是头一次, 讲的又是新鲜东西,百姓们颇为捧场,茶楼场场爆满。

再有朝臣纷纷到各书铺子买那几本拼音教学和著译, 权贵富商纷纷效仿。

一套怎么够?各房书房得有, 还未进学, 已经启蒙的小儿都得有一套。

拼音一夕之间就在京中形成了燎原之势,快速向周边府城蔓延。

同时礼部派往各府城教学的人陆续出京, 去往大武四面八方。

小儿们都学得很快,不少人家咬咬牙, 买回一本有拼音著译的启蒙书籍。

别说, 对着拼音真能认字!

这可比去私塾学字便宜多了, 还能家中的娃儿们一起学。

本本署名第一的都是“中华”, 但京中小道消息传得快, 大伙都知道拼音是皇贵妃想出来的。

“娘娘不愧是十五岁的进士,原来是有读书的秘诀!”

“这认字的秘诀咱都知道了,不知道娘娘还有没有写文章、做算学、学律法和作诗的秘诀?”

“嗤,你想得还真美,样样都有秘诀,不人人都考进士去了?”

“反正我觉得有!”

……

茶楼里, 下值回家换了衣裳的几人在一个隔间谈论拼音。

“这拼音看着简单, 学了才知道真是玄妙。”

“刘大人说得是,若是给所有的字都注上, 再注上释义, 岂不是只要有一本这样的典籍,其他的书就都能看明白了?”

“嘶, 这典籍可就跟四书五经一样要流传千古了啊!”

“修撰这种典籍非几人之力能为,恐怕得大半个翰林院一起吧?”

“若是娘娘下令修, 我王某人不要这脸面也要毛遂自荐试试!”

“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谁不愿意啊,只可惜我全某不如王大人学识渊博,只能望洋兴叹了……”

顾昱把大街小巷传来的消息说给赵明月听。

“眼下京中孩童的童谣都是拼音歌,妇孺皆知。朝中官员也议论纷纷,俱是赞叹钦佩。”

他赞道,“娘娘此举颇有先见之明,下次早朝,百官定然心服口服。”

赵明月头都不擡,“碰巧罢了。”

年节将近,各州府陆陆续续送来节礼,赵明月开开心心写回信感谢。

既然皇帝不在,还送到宫里来了,那她就当做是送给她的啦。

件件都是好东西,卖出去能值好多银子。

外头雪花飘飞,屋里温暖如春。

周琚在一边“咿咿呀呀”说话,他现在能分出不同的人叫什么了,不再见谁都叫“娘”。会叫贤妃和淑妃“干娘”,贤妃和淑妃就算是大风刮得呼呼响,也要过来。

干娘也是娘。

“两位姐姐照看他这么久,应他一声娘怎么了?就该让他直接叫‘娘’”赵明月道。

“那哪能成?明月你才是他亲娘,是他长大最该孝顺的人。”淑妃笑道。

赵明月现在太忙,陪周琚的时间越发少了。

她也不担心周琚往后只跟淑妃和贤妃亲近,这孩子身边围着太多人。

她每天给他喂一顿饭,晚上带着他睡,目前为止,他还是跟她最亲。

赵明月说得随意,淑妃和贤妃都湿了眼眶。

赵明月例行骂一句周麒“造孽”。

凉州的战事僵持不下,各有输赢。

按兵部李尚书的说法,决定胜负的大战就那么几场,在这之前都是小规模相互试探。

京中已没有了战事刚起的慌张,仿佛和千里之外的凉州是两个世界。

“没想到京中过年节会这么热闹。”慧娘道,“街面上买什么的都多,好像大半个京城的人都出来了。”

“年饭娘来宫中吃吧?”赵明月道。她可以去侯府,但周琚她不敢带出宫。

慧娘笑笑,“娘就不来了,娘和大金浓华在侯府吃。”

明月长大了,嫁了人,当娘的还能常看到她就该知足了。

赵明月垂眸使劲眨眼,她就说要么不嫁,要么招赘!

要是在安平县,这会她应该和慧娘一起高高兴兴准备年货,带着几大车的东西回望山村和舅舅们一起过年节。

大半个村子的人都会到赵家听大金讲在林溪县当师爷的经历,慧娘身边会围着大娘小媳妇,她们会羡慕慧娘“走南闯北”的经历,奉承慧娘现在是老夫人,养大了孙儿且等着享后福呢。

她会歪在榻上听几个表姐东家长西家短,吐槽婆婆和小姑子,再说说自家几个“不听话”的儿子女儿。

然后,她和慧娘还会带着无忧去外祖父,外祖母和她爹的坟前烧纸,会絮絮叨叨,叫他们在地下放心。

她还会指给无忧看大黑和白雪的坟包,跟他说,“它们听得懂我的话,会给我背书包。”

赵明月收回思绪。

人生没有如果,亲人们都平安就是安稳的生活。

最新小说: 重嫁奸臣后一心想和离 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 宠妃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 一路西行 谍战1937:我的外挂是手机 暗堕刀剑会梦到吐槽役审神者吗 捍卫地球家园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