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天际的铅云压到头顶时,柳小满正把最后一口冷包子塞进嘴里。
电动车筐里的保温箱还带着余温,是他凌晨四点给住院母亲买的粥,此刻被压在一摞《电梯加装资金公示表》下。
手机屏幕在晨雾里泛着青白,微信群"翠湖议事2群"的红点跳得急切——"柳哥,七号楼的王奶奶说要给公示栏装雨棚张叔拍了照片,说您昨晚贴的说明被人用透明胶封好了"。
他抬头望向七号楼,晨光里果然有片淡蓝色的胶膜在闪。
正想着要不要去帮王奶奶扛梯子,身后传来皮鞋碾过地砖的声响。"柳小满?"
两个穿藏青夹克的男人站在五步外,左边那个亮出证件时,金属扣碰撞的脆响惊飞了脚边的麻雀。"青阳市公安局,配合调查。
你组织的楼栋议事会涉嫌非法集会。"
柳小满没动。
他把电动车钥匙在指间转了两圈,手机屏幕亮起《物权法》第278条的页面,递过去:"我们没拉横幅没堵路,就是坐一块儿看了看物业账本。
法律说业主有权监督公共收益,对吧?"
民警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还没触到字,七号楼三单元的窗户"哗啦"推开。"小柳说得对!"王奶奶探出头,白发被风掀起一绺,"我老头子当居委会主任那会儿,就说过'账要晒在太阳下'!"
紧接着是二单元的李叔:"我们还记了笔记!"五单元的刘阿姨举着个蓝皮本子晃:"昨天议事会记的,电梯分摊比例、维修基金使用流程,全在这儿!"
晨光里,整排居民楼的窗户次第亮起。
六号楼、八号楼、甚至隔着绿化带的百合苑,阳台上陆续探出举着手机、捏着笔记本的身影。
柳小满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是隔壁楼的快递员老张,推着载满包裹的三轮车往这边跑;卖早餐的赵婶端着豆浆桶,桶沿还沾着黄豆渣;连总说"闲事莫管"的陈大爷,都攥着副老花镜从单元门里钻出来。
穿藏青夹克的民警后退半步,喉结动了动。
他的同伴掏出手机,对着满阳台的人群拍了两张,低声道:"收队。"
柳小满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忽然发现自己手心里全是汗。
电动车筐里的保温箱在震动,他摸出手机,是林昭发来的消息:"做得漂亮。"
上午九点十二分,市政府小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太足。
吴承远拍桌时,搪瓷缸里的茶泼在《情况汇报》上,"非法串联"四个字被泡得发皱。"十个社区同时搞提案日?"他抓起汇报甩向桌面,封皮拍在区长面前,"这是群众自发?
我看是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区长盯着汇报里的照片——翠湖小区公示栏前的人群、百合苑居民围坐记笔记的场景、连郊区的老电厂宿舍都挂起了"阳光议事"的红布横幅。
他指尖摩挲着茶杯沿,想起昨夜妻子说的话:"咱们家楼下的王姐,昨天在议事会上把停车位分配方案改了三版,现在见人就笑。"
"公安分局必须依法取缔。"吴承远的声音像刮玻璃,"这些人懂什么程序?
今天讨论电梯,明天就能讨论拆迁,后天......"
"吴书记。"沈清欢的笔尖在记录本上顿住,她垂着眼,仿佛只是在整理会议纪要,"民生计划里的电梯加装、社区养老、学区优化,这三年进度都是'待推进'。
现在群众自己推,是不是......"她把写满分类诉求的清单轻轻推过去,"也算种提醒?"
会议室静了三秒。
吴承远的脸涨成猪肝色,正要发作,区长已经站起身:"散会。
清欢,把这份清单转给林主任,让他......"他顿了顿,"拿个参考意见。"
沈清欢收拾记录本时,瞥见吴承远捏皱的汇报页角,有张照片被指甲抠出了裂痕——那是林昭三个月前在社区调解拆迁矛盾的背影,当时他穿的还是旧西装。
中午十二点零七分,林昭办公室的百叶窗拉着,只留一道缝隙漏进阴云的光。
父亲的老笔记本摊在桌上,泛黄纸页间,"火种不灭,因风自起"的墨迹还带着潮意,像是刚被谁用钢笔重新描过。
他指尖抚过纸页,想起昨夜在发改委天台,系统界面突然炸开的雪花点。
阮棠的声音当时很轻,像被风吹散的线:"有人在......学习我们的推演逻辑。"现在,笔记本里新浮现的字迹,是不是另一种回应?
电脑屏幕亮起,他新建邮件时,输入法自动跳出"致青阳居民"。
鼠标悬在"议事会"三个字上,又移开。
最终标题是:"治理不是单向指令,而是双向奔赴"。
"每项公共支出,都应有可见的账本、可听的声音、可改的流程。"他敲下这句话时,窗外滚过闷雷。
系统界面在视网膜上闪烁,"协商共治五原则"的推演数据正以淡蓝色数据流呈现——公开、自愿、代表、留痕、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