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鸢靠在消防栓旁,米色风衣下摆沾着点咖啡渍——是她今早冲进技术部时撞翻的。
手里的评估书被她捏出褶皱,第一页“建议集团新能源电控模块优先适配微光方案”的红色批注刺得她眼睛发酸。
“林昭。”她喊住刚推门出来的人,声音比平时高了两度。
林昭转身时,一份文件精准地拍在他胸口。
陆明鸢的耳尖红得像被火燎过,转身就走,高跟鞋敲地的声音比平时快了三倍:“我爸说你疯了,但我觉得……你可能是对的。”
林昭翻开评估书,明远集团技术总监的签名还带着油墨香。
他抬头时,只看见陆明鸢的风衣角在转角一闪,像只急着归巢的红嘴鸥。
下午三点四十九分,省工信厅副厅长办公室的百叶窗拉得严实。
贺知远盯着手机里的密电:“若项目继续,后续技术支持将延迟。”他抓起茶杯砸向墙面,景德镇青花在墙纸上炸开细碎的蓝,茶水顺着“先进技术引进标兵”的奖状往下淌。
“顾轻语那丫头!”他拨通媒体部的电话,刚说半句就被忙音刺得耳膜生疼。
手机弹出新消息,《云州时报》的专题报道《一颗芯片的突围》阅读量已经破百万,配图里林昭站在测试台前,手里举着微光芯片,背景是市医院新生儿科的暖箱——和去年台风天他说的那个场景,分毫不差。
晚上七点三十三分,微光公司会议室的白炽灯晃得人眼晕。
唐砚秋举着啤酒瓶碰向林昭的一次性纸杯:“林科长,这杯敬你把我们从破产边缘捞回来!”二十几个技术员跟着起哄,有人把工牌系在头顶当头巾,有人举着报废的晶圆当奖杯。
林昭笑着接过焊枪,在一片报废晶圆上刻下“信号已获取”。
刻刀划过硅片的声音像极了父亲老笔记本的纸页摩擦声,他想起系统提示里“孵化进度5.8%”的字样,想起阮棠说“种子要开口说话了”。
“这是第一片,也是最后一片由我亲手焊的。”他把晶圆递给唐砚秋时,对方的手在发抖。
走出大楼时,夜已经深了。
林昭仰头望着星空,系统界面在视网膜上缓缓展开,无数微光闪烁如星河。
远处传来轿车发动的声音,他瞥见一辆黑色轿车拐出路口,车窗摇下条缝,隐约听见:“贺厅那边……准备换人了。”
清晨六点十八分,青阳区政务服务中心东厅的保洁阿姨刚推开玻璃门,就看见门口台阶上放着个黑色文件袋。
封皮上“云州市重点企业税收优惠核查”的烫金大字被晨露打湿,最上面压着张便签,字迹带着点潦草的温暖:“麻烦转林昭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