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省厅空降的副厅长,从前总说“数据不会说谎”,此刻却盯着林昭的方案,没接话。
直到会议结束,他才说:“试一周,我派人暗访。”
茶馆包间的门帘被风掀起一角,林砚秋缩了缩脖子。
她套着米色针织衫,假装游客翻着《云州茶馆名录》,实则把耳麦调得更紧。
老黄坐在靠窗的木凳上,茶盏里的茉莉香混着他的烟味:“老张头家那电梯装得值啊,上回见他孙子,抱着俩月大的娃,说‘爷爷家好爬,以后常来’。”
“可不是?”茶馆老板擦着茶盘,“我表侄女住新小区,电梯里都装了婴儿椅,小娃娃坐得直乐。”
牌友老李摸了张红中,故意长叹:“我家老太婆膝盖不好,上下楼跟受刑似的。要能装电梯,我天天给菩萨磕三个头。”
庙祝捏着串檀木珠,声音放得像说悄悄话:“上月给王伯求签,签文说‘动中有安’——动的是电梯,安的是子孙。”
林砚秋低头在手机备忘录里记:10:03 茶馆老板提及“孙子常来”;10:17 牌友强化“老人受刑”;10:32 庙祝关联“签文”。
她听见门外有脚步声,忙翻出旅游攻略假装看。
三天后,何小秋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住。
社区监控里,王老爷子蹲在楼道口,正跟抱孩子的年轻夫妻说话——那是302李婶的外孙。
社交数据图上,“电梯”“孙子”“方便”三个词的关联度,比官方通知高了3.7倍。
“我们一直以为沉默是反对,其实沉默只是没被听见。”她低声说,鼠标点击新增字段,“邻里影响熵值”几个字跳上屏幕。
省厅临时会议的投影仪亮着,秦砚舟的电脑屏幕显示“确认永久删除?”。
他的手指悬在回车键上,喉结动了动——那是他设计的“居民配合度智能评分系统”,曾被他视为“治理现代化”的标志。
“有些温度,不该被归一化。”他按下回车,代码化作一串乱码。
林砚秋迅速截图,手指在微信对话框里飞快敲:“方案通过。”发送给沈清欢。
沈清欢正整理文件,手机震得手一抖。
她打开图片,屏幕蓝光映着泛红的眼眶。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在“青阳区政府”的铜牌上镀了层金。
她吸了吸鼻子,回:“他终于肯低头看人了。”
晚上八点三十四分,林昭的车驶过京南老工业区。
车载广播里,女主播的声音清亮:“青阳区创新推出‘社区记忆顾问’制度,首批聘请12位老居民参与规划评审……”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可他再也记不清父亲当年如何说服下岗工人代表的画面。
他靠边停车,望着远处京南方向闪烁的红点——那是正在改造的老电厂,现在是新能源试点基地。
“你们记得就行。”他对着后视镜喃喃。
镜中突然闪过一道淡蓝光影,像系统界面的碎片,转瞬即逝。
夜风掀起车窗,带来若有若无的姜糖香。
他想起母亲围蓝布围裙的模样,想起老黄笔记本里泛黄的照片,想起王老爷子今天在协调会上说的话:“我孙子这个月要回来看我,说要看看新电梯。”
手机在中控台上震了震,是沈清欢的消息:“省委改革办明天要听汇报,秦厅长说想跟你一起去。”
林昭发动车子,后视镜里的红点还在闪烁,像在等一个新的故事开始。
清晨七点十二分的阳光透过省委大楼的落地窗,在会议室长桌上投下金斑。
林昭整理着汇报材料,抬头时正看见秦砚舟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个牛皮纸袋——里面鼓鼓的,像是装着老黄的笔记本复印件。
两人目光相撞,秦砚舟笑了笑:“走吧,该说说咱们的新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