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深山中的镜溪村有口百年老井,井沿嵌着面裂成七瓣的古铜镜。老人们说每逢雨夜,井里会浮起模糊的人影,对着镜子梳长及脚踝的黑发——那是被井龙王收走的“镜中人”,专诱心怀执念的活物。
十六岁的阿竹随父亲回村奔丧,在奶奶的樟木箱底翻到半面残镜。镜背刻着“戊申年秋,阿月赠”,正是五十年前村里突发怪病、整屋少女失踪的年份。当晚她对着油灯照镜,镜中倒影忽然转眸,唇角勾起不属于她的笑。
守灵夜暴雨倾盆,阿竹听见井台传来童谣:“一梳发,二梳魂,三梳镜里换生人……”推窗望去,穿月白衫的姑娘正坐在井沿梳头,长发垂入井中竟化作墨色水藻。她惊觉那是村口老槐树下石碑上刻的“失踪少女名录”里的第一个名字——阿月。
次日清晨,父亲对着残镜发怔,镜面上新添了道血丝般的裂痕。村长发来请柬,说今晚要办“祭井宴”,凡家中有未嫁女者必到。阿竹在祠堂看见供桌上摆着七只青瓷碗,碗底分别刻着“眼、耳、鼻、舌、身、意、魂”,正是奶奶棺木里缺少的陪葬品。
宴席过半,井台方向传来铜镜碎裂声。阿竹跑过去时,看见村长正将少女推入井中,水面倒映着七瓣残镜重新拼合的光。她突然想起奶奶临终前塞给她的纸条:“镜井三年开,换得故人还——当年我们用七名少女换家人病愈,现在轮到你的倒影去做新的镜中人了。”
暴雨再次落下,阿竹手中的残镜突然发烫。镜中浮现出年轻版的奶奶,正和六个少女在井边许愿,她们的影子渐渐沉入井底,而井里升起的,是与她们容貌相同却眼尾带痣的“镜中身”。原来五十年前的怪病,本就是村民与井中邪祟的交易——用活人的“生魂倒影”换现世平安。
当村长的手即将抓住她手腕时,阿竹将残镜砸向井沿。七瓣古镜应声而碎,井中传来千万声重叠的哭号。水面翻涌间,她看见井底沉满了刻着名字的铜镜,每面镜中都困着个梳头的少女,而最深处那面镜里,正是奶奶年轻时的模样。
天亮后,镜溪村的古井干涸了,井壁上密密麻麻嵌着七百块碎镜,每块镜片里都映着同个雨夜——少女们抱着青瓷碗走向井台,发间别着的,正是阿竹发鬓间那朵奶奶临终前送她的白菊。从此村里再无“镜中人”的传说,但每逢雨夜,山风掠过碎镜时,仍会传来细碎的梳头声,像在数着被偷走的七十年光阴。
井枯后的第七日,阿竹在柴房发现父亲对着半块碎镜发呆。镜面上浮动着水珠般的光斑,细看竟是无数细小的发梢在水中漂动——那是昨夜她在井台拾到的、混着青苔的白发。父亲突然抓住她的手,掌心烫得像触过烙铁:“你奶奶……她托梦说,井底的镜子每碎一瓣,现世就会少一个活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