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赢回到演讲台前,声音依旧沉稳:“这只是一个相对简化的演示。但它清晰地表明,当我们赋予城市管理系统以学习和自主优化的能力时,我们所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改善和城市资源的集约利用。一个真正开放、智能、面向未来的标准框架,理应能够支撑并促进这样的变革。”
长赢的陈述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接下来的辩论环节,泛大洋的代表试图在技术细节上发起反击,质疑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数据的代表性,但都被程长赢、陈墨以及技术团队用严谨的数据分析、清晰的逻辑推演和扎实的技术原理一一化解。会场的气势天平,明显开始向长赢倾斜。
会议中途休息,咖啡区瞬间成为新的社交战场。不少国家的代表主动围拢到长赢团队的座位周围,急切地询问技术细节和潜在的合作模式。程长赢从容应对,展现出一流企业家的风范,苏晚晴和李明则高效地交换着名片,拓展着人脉。
就在这时,山本教授端着咖啡,微笑着走了过来。“程先生,非常精彩的演示,令人印象深刻。”他语气真诚,“尤其是系统在模拟处理中央火车站附近那起虚拟交通事故时的应变逻辑,对备用路线通行效率与全局拥堵消解之间的权衡,算法设计得非常精妙。”
“谢谢山本教授的肯定。”程长赢礼貌回应,心中的警惕弦却悄然绷紧。
“不过,”山本教授话锋微转,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学术探讨的意味,“我注意到,在模拟中,系统为疏解事故点压力,所采纳的备用方案,似乎有意让少量车辆承受了额外的绕行时间成本,从而换取了整个区域路网更快速的恢复。这种为了实现‘整体效用最大化’而做出的局部牺牲,其背后的伦理权重算法设定,非常……独特。不知是否借鉴了某些前沿的AI伦理决策模型?”
程长赢心中蓦然一动。山本所指出的这个细节极其细微,甚至长赢团队内部在复盘时都未曾特别关注。这位教授观察力之敏锐、对技术细节的洞察之深,远超寻常学者。
“我们的AI决策模型主要基于海量现实交通数据训练而成,其优化目标更侧重于全局通行效率的整体提升。”程长赢的回答谨慎而留有余地,并未透露任何核心技术参数。
山本教授闻言,了然地点点头,没有继续深入追问,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整体效用最大化……很宏大的目标。为了整体而权衡局部,确实是复杂的决策艺术。如何界定这种‘必要性’,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非常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您交流。”说完,他礼貌地点头示意,转身融入了休息的人群中。
程长赢注视着山本离去的背影,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这番话听起来像是纯粹的学术交流,但结合昨晚的突然造访和此刻精准到令人不安的观察,总让人觉得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目的。
休息结束,会议继续进行。下午的议程进入具体标准条款的讨论阶段。就在各方代表就一项关于数据安全接口的关键技术规范展开激烈辩论时,泛大洋科技的代表突然提出了一项临时动议,要求将一项由其主导开发的、相对封闭的专有加密协议写入标准附录,理由是“该协议历经长期实践检验,安全性毋庸置疑”。
这一动议显然是企图在开放标准中埋下一个有利于其技术锁定的楔子。会场内顿时争议再起,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
程长赢正准备起身据理力争,坐在他旁边的陈墨却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衣角,将一台平板电脑快速递到他面前。屏幕上显示着一行红色的警告日志和一段代码片段。
“程总,”陈墨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紧张,“就在刚才对方提出那个动议,会场注意力被吸引过去的空当,我们的演示系统后台防御日志捕捉到一个极其短暂、伪装成正常数据请求的外部探测尝试!目标是仿真模型中核心路径规划算法的一个内部接口地址!探测手法非常隐蔽,而且……其数据包结构特征,与山本教授刚才特意问到的那个‘事故绕行权衡算法’的某些非公开参数特征,存在高度相似性!”
程长赢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椎窜上头顶。
山本教授……他根本不是为了学术交流!他是带着特定任务来的!他通过看似随意的、切入要害的技术提问,精准地定位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功能模块,然后,几乎在同时,就有人利用会场讨论的混乱时机,试图远程探测与这个功能相关的核心代码!
会场内关于加密协议的辩论声仿佛瞬间变得遥远。程长赢意识到,对手的手段已经卑劣到超乎想象!他们不仅在国际会议上进行技术博弈,竟然还将黑客攻击的手段,直接带进了这庄严肃穆的国际标准制定现场!
他猛地抬起头,锐利如刀的目光再次扫过整个会场,试图从那些看似平静的面孔下,找出隐藏的蛛丝马迹。那位举止儒雅、言谈谦和的山本教授,此刻在他眼中,变得无比可疑和危险。
这场标准之战,早已超越了技术和商业的范畴。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一场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网络阴影之中的无声入侵,刚刚在他眼皮底下,完成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