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黛玉踏入甲字学舍时,富值年先生已端坐于讲台之上,正执笔在名册上勾画。见学生们陆续进来,他便按照既定的规矩和身份,一一指定座位。
甲字学舍宽敞明亮,布置清雅。
座椅分三排,每排五个位置,共计十五个座位。算上学舍内的三位正主——永嘉三公主、明慧郡主和黛玉,以及她们各自的两名伴读,再加之其余贵女与其一名伴读,位置倒也刚好。
首排正中的位置,自然是永嘉三公主的。
明慧郡主居其左,黛玉则被安排在公主右侧。再往外,左边是南安郡王府的符梦瑶,右边则是另一位王府的姑娘。
巧的是,符梦瑶的座位,正好紧邻着黛玉。
符梦瑶今日穿着一身杏子黄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发髻上簪着赤金镶红宝石的蝴蝶簪,娇艳中带着几分刻意营造的华贵。她坐下时,眼角余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身旁的黛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比较。
第一堂课讲的是茶道。
授课的是一位气质温婉的女先生,她娓娓道来茶叶的品类、烹煮的火候、品茗的礼仪。黛玉对此颇感兴趣,因她虽品过不少好茶,却并未系统学习过此道,故而听得十分专注,时而微微颔首,眸光清亮。
然而,不光是黛玉,连坐在前面的永嘉三公主和明慧,乃至讲台上的女先生都察觉到了,今日的符梦瑶异常活跃。
但凡是先生提问,或是需要人上前演示,她总是第一个举手,动作姿态力求优雅完美,言语间也带着几分卖弄。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在完成演示或回答问题后,总会若有若无地向黛玉投去一瞥,那眼神中混杂着得意与隐隐的挑衅,仿佛在说:“瞧见了么?这才叫世家贵女的修养。”
黛玉接收到这莫名的眼神,初时微怔,随即心下只觉得莫名其妙。
她自问与这位符小姐素昧平生,何来如此大的敌意?她不愿多生事端,只当未见,依旧专注于先生的讲解。
接下来的课程是讲授《尚书》。
这门课朱怀之先生早已为黛玉讲解过,且见解精深。但黛玉想着,不同先生或有不同心得,兼听则明,故而初时也听得仔细。
然而,听着听着,她纤细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这位讲经的先生,在某些经义阐释上,似乎过于拘泥古注,甚至有些牵强偏颇。
当先生讲到《尧典》中一段关于“允恭克让”的解读,将其完全归于臣子对君王的单向谦卑时,黛玉沉吟片刻,还是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她并非要驳斥先生,而是想探讨更丰富的内涵。
她起身,姿态恭敬,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先生,学生有一处不明,想请教先生。‘允恭克让’,是否亦可理解为上位者亦需怀有谦逊仁德之心,方能令臣下心悦诚服,如尧之禅让于舜,岂非亦是‘克让’之德的体现?若只强调下对上的恭让,似乎……略有局限。”
她语气谦和,是真心探讨学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