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语气真诚,眼神清澈,毫无作伪之态。她的话让在场众人都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若非旧怨,那符梦瑶今日的举动确实显得突兀又无礼。
正当众人疑惑之际,课上坐在明慧郡主右边,那位身着略显半新不旧却浆洗得十分干净的黄杏色百花儒裙的姑娘,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抬眸开口,声音温和中带着一丝看透世情的淡然:“你们新来的不知,南安郡王府那位,素来自诩是咱们甲字学舍,乃至整个女子学堂的魁首,琴棋书画、经史子集,样样都要拔尖儿。昨日康乐县主那首《春霁》被富先生亲自点评为诗作魁首,想来是引她心生不满了。”
她语气平缓,仿佛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实,却瞬间点醒了众人。
“原来如此!”永嘉三公主恍然大悟,小巧的鼻尖皱了皱,“竟是这般缘故?也太……”她似乎想说什么,又顾及身份,咽了回去,但脸上明显流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竟是这般小家子气。”明慧郡主心直口快,小声嘀咕了一句,被身旁的黛玉轻轻碰了下胳膊,才吐了吐舌头不再多说。
众人一听,这才恍然。
看来并非什么积年旧怨,只怕是那符梦瑶单方面的心高气傲,目中无人,骤然见不得有比自己更出色、更得先生青眼的人出现,才如此沉不住气,无故生事。
如此一来,众人对符梦瑶的观感不免又低了几分,觉得她空有郡王贵女的架子,却无容人之量。反观黛玉,这份被无故针对后依旧从容不迫、光风霁月的风度,更显得难能可贵,让人心生好感。
黛玉听闻此言,心中了然,同时对这位出言提醒、气质沉静的姑娘生出几分感激与好奇。
她转向对方,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地问道:“多谢姐姐解惑。只是黛玉眼拙,不知姐姐是哪家府上的?该如何称呼?”
那姑娘尚未回答,明慧郡主已笑着抢道:“林姐姐,这是我六姑姑,顺恭王府的。”
黛玉闻言,立刻起身,敛衽一礼,姿态端庄:“原是郡主殿下,黛玉失敬了。”她虽得封县主,但对方是亲王之女,礼数不可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