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出坤宁宫,迎面而来的风卷起我的衣角。
远处,一只乌鸦掠过屋檐,发出刺耳的叫声。
我仰头望天,阳光刺眼。
我知道,这一局,还没有结束。
---
这时,她发现钟表指针在倒转。
“娘娘!”小英急促的声音把我从恍惚中拉回现实,“陛下召您即刻入宫!”
我皱眉:“这个时候?”
“是边疆军报又有新消息。”小英压低声音,“说是徐达将军在山海关重创敌军,但粮草仍不足支撑长期作战。”
我心头一震。这正是我必须抓住的机会。
朱元璋对战事极其重视,若我能在此时立下大功,不仅可稳固后宫地位,更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我迅速整理衣冠,快步往御书房而去。
---
御书房内,气氛比昨日更加凝重。
朱元璋端坐龙椅,手中握着一封战报,眉头紧锁。
刘伯温、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皆在场,神情肃然。
我步入殿中,行礼道:“臣妾参见陛下。”
朱元璋抬眼看了我一眼,点头示意我上前。
“你来得正好。”他语气沉稳,“朕刚收到徐达的加急奏报,说山海关虽暂时守住,但粮草仅够十日之用,若再无补给,恐怕难撑大局。”
我心中已有打算,便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臣妾愿亲自督办军粮调度,并有一策,或可解燃眉之急。”
众人皆是一愣。
刘伯温率先开口:“娘娘有何良策?”
我缓缓说道:“自古以来,朝廷供军皆靠国库拨款,调运缓慢。臣妾建议,可在边境设立互市,招募民间商人参与军粮运输,以商养军。一则调动民间资源,二则加快输送速度,三则减轻国库负担。”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常遇春皱眉:“商人逐利,怎肯冒死运送军粮?”
我微笑:“只要给予足够回报,自然有人愿意。臣妾建议,凡自愿运输军粮者,可减免三年赋税,并赐予官职虚衔,甚至允许其家族子弟优先考取武举。”
李文忠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此举可行。”
朱元璋沉思片刻,忽然大笑:“好!不愧是朕最宠爱的贵妃!”
他拍案而起:“就依你所言,立即施行!”
我躬身应命:“谢陛下信任。”
---
接下来数日,我亲自召集户部与兵部官员,连夜拟定详细计划。
首先,在雁门关、居庸关、山海关三地设立临时互市,张贴告示,广招商人。
其次,派遣锦衣卫暗中调查各地富商背景,确保无通敌嫌疑。
再次,制定详细的奖励机制,明确每石粮食对应的税收减免与官职封赏。
短短三日内,便有十余家商队主动请缨,承诺半月之内将第一批军粮送达山海关。
与此同时,我还下令重新整顿宫廷内部,彻底肃清马皇后残党。
小贵子密报,马皇后旧部仍在暗中串联,意图复起。
我立刻命锦衣卫秘密逮捕数名可疑太监宫女,严刑审讯。
不出所料,他们供出幕后主使竟是马皇后的亲侄女——一位远嫁山西的郡主。
我冷笑一声:“果然还有后手。”
我立刻修书一封,呈递朱元璋,请求彻查此案。
朱元璋阅后大怒,下令将那位郡主召回京师问罪,并削去其夫家爵位。
此举震动朝野,马皇后一脉彻底瓦解。
---
数日后,我再次被召入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