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我独自坐在寝宫窗前,望着满天星辰,思绪万千。马皇后那一笑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她一定还有后招。
而我,也必须更狠、更果断。
因为在这场博弈中,只有赢的人,才能活到最后。
晨曦微露,朱元璋召见众臣于乾清宫议事。边疆战事吃紧,敌军虽被击退,但并未彻底溃败,太原一线仍有重兵压境。朝堂之上,气氛凝重,群臣皆面带忧虑,唯恐战事再度失控。
我缓步走入御书房,朱元璋正低头批阅奏折,神情疲惫。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
“贵妃来了。”他轻声道。
我微微屈膝行礼:“陛下,昨夜陈矩传来消息,裕王昏迷之事已有眉目,似与马皇后身边的宫女小莲有关。”
朱元璋眉头一皱:“你是说,马皇后……”
“臣妾不敢妄下结论。”我语气平静,“但种种迹象表明,此事并非偶然。若不彻查,恐怕日后还会生出祸端。”
朱元璋沉吟片刻,最终点头:“你去办吧,务必查明真相。”
我应声退下,心中却清楚,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前线传来捷报——大同之战告捷,敌军被迫撤退,太原局势趋于稳定。徐达亲赴前线督战,常遇春率军奇袭敌营,果然如我所料,夜间突袭打乱敌军阵脚,一举夺回失地。李文忠镇守居庸关,汤和调度粮草得当,整个战略部署精准无误,朝廷上下无不惊叹。
朝堂之上,朱元璋龙颜大悦,亲自召见群臣,宣布战事平定,并对我的战略决策给予了高度评价。
“贵妃此举,实乃巾帼不让须眉。”朱元璋目光灼灼,“朕未料到,你竟有如此谋略。”
群臣纷纷附和,连一向对我颇有微词的兵部尚书也改口称赞:“贵妃娘娘运筹帷幄,此等才智,实属罕见。”
我淡然一笑,谦逊道:“臣妾不过略通兵法,能为陛下分忧,已是万幸。”
马皇后端坐高位,脸色阴沉,嘴角挂着一丝冷笑,眼中却藏着深深的忌惮。
她身旁的小太监小良子低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只见她微微颔首,神色冷峻。
我知道,她在等待时机。
果然,几日后,马皇后便召集后宫诸妃,在慈宁宫设宴,名为庆贺边疆平定,实则暗藏杀机。
席间,马皇后端起酒杯,笑意盈盈:“贵妃娘娘近日立下大功,真是可喜可贺。只是……”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后宫女子干政,终究不合祖制。今日虽是庆贺,但也望贵妃娘娘日后谨言慎行,莫要让人非议。”
此话一出,众妃嫔纷纷低头,不敢言语。
我端起酒杯,神色从容:“皇后娘娘所言极是,臣妾自知身份卑微,不敢逾越。此次战事紧急,也只是略施薄力,不敢妄图权柄。”
马皇后眯眼一笑:“贵妃娘娘果真谦逊,倒是让本宫刮目相看。”
我心中冷笑,面上却不露半分。
宴会散去,我回到寝宫,小贵子早已等候多时。
“娘娘,奴才打听到了,马皇后这几日频繁召见小莲,似乎在密谋什么。”小贵子低声禀报。
我眉头微蹙:“继续盯紧她们的一举一动,若有异动,立刻来报。”
“是。”
夜深人静,我独坐案前,翻阅各地传来的战报,思索着接下来的布局。
此时,一名宫女匆匆而来,低声禀报:“娘娘,陈矩求见。”
我心中一动,立刻命人请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