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竟然恶化至此。
“乱臣贼子。”太子怒斥。
三皇子冷哼一声:“所以,皇兄以为此刻你还能安稳入主皇宫吗?
恐怕还未到宫门便已身首异处。”
他看向陆丞:“陆师傅,如今局面,你以为该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陆丞身上。
陆丞心念电转。
二皇子暴戾,五皇子阴鸷,若让他们任何一人得势,绝非国家之福。
三皇子虽也有野心,但至少表面还维持着礼法规矩。
“当务之急是平息内乱迎回太子,正位东宫。”
陆丞斩钉截铁,“请三殿下以大局为重即刻发兵,平定二皇子、五皇子之乱,护卫太子入宫。”
三皇子盯着陆丞,似乎在权衡利弊。
发兵平乱名正言顺可收揽人心,但风险也大。
“殿下。”
一名老成谋士低声道,“陆丞之言乃正道。
若能平定叛乱护卫太子,殿下便是擎天保驾之功。
届时人心所向啊。”
这话暗示,只要掌握了太子将来未必不能。
三皇子眼中精光一闪,终于下定决心:“好。
就依陆师傅之言。”
他站起身朗声道:“传令。
点齐兵马随本王入宫平乱护卫太子。”
“是。”
三皇子府中兵马迅速集结。
太子、陆丞、沈追等人在三皇子保护下一同前往皇宫。
此时的皇宫已沦为战场。
二皇子周琮的府兵与宫内侍卫、以及五皇子周璜安排的兵马正在宫城内激烈厮杀,血流成河。
三皇子兵马一到,立刻加入战团。
三方混战局面更加混乱。
陆丞与太子被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后殿。
听着外面震天的杀声,太子面无人色瑟瑟发抖。
“陆师傅,我们能赢吗?”
“殿下放心,邪不胜正。”陆丞安慰道,心中却也无底。
这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最终会以何种方式收场?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黎明时分,喊杀声渐渐平息。
一名满身浴血的将领入内禀报:“殿下,二皇子伏诛。
五皇子五皇子带着残部退守玄武门负隅顽抗。”
二皇子死了。
五皇子被困。
三皇子周琅走入后殿,虽然甲胄染血却意气风发。
“皇兄,乱党即将肃清请随臣弟移驾太极殿主持大局。”
他对着太子拱手,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
太子看向陆丞。
陆丞知道三皇子这是要挟太子以令诸侯了。
但眼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一行人来到太极殿。
殿内一片狼藉,显然经历过战斗。
三皇子命人简单收拾,请太子坐上龙椅旁侧的座位。
自己则立于丹陛之下开始发号施令,俨然摄政王姿态。
“报。”一名哨探飞奔入殿,“五皇子在玄武门悬梁自尽了。”
五皇子也死了。
至此有能力争夺皇位的皇子,只剩下太子和三皇子了。
殿内气氛瞬间变得微妙。
三皇子麾下的将领谋士,目光灼灼地看向太子,又看向三皇子。
太子感受到那无形的压力,身体微微颤抖。
陆丞心中叹息。
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三皇子缓缓转身面向太子。
脸上带着一种复杂的表情,有野心有得意,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
“皇兄,”他开口,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乱臣贼子已然伏诛。
国不可一日无君。
皇兄仁厚,然经此大变恐心神受损,难以负荷国事之重。
为了大周江山,臣弟愿效仿周公辅佐皇兄共渡时艰。”
他终究没有公然废黜太子,而是选择了辅政。
但这辅政之下,皇权谁属不言自明。
太子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太子,等待他的回应。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个苍老而威严的声音:
“谁说太子不堪负荷国事?”
众人皆惊,循声望去。
只见殿门口,在内卫的簇拥下。
一位身着凤冠霞帔面容憔悴却目光如电的老妇人,缓缓走入大殿。
竟是久居深宫不同政事的太后。
皇帝的嫡母太子的亲祖母。
太后怎么来了?
而且是在这个关键时刻。
三皇子脸色骤变,连忙躬身:“孙儿参见皇祖母。”
殿内众人也慌忙跪倒。
太后没有理会三皇子,径直走到太子面前。
看着吓得魂不附体的孙子,眼中闪过一丝痛心随即转为坚定。
她转身面向众人,朗声道:“皇帝驾崩举国同悲。
国赖长君太子周瑛乃先帝嫡子,仁孝聪慧名正言顺,当继承大统。
哀家在此看谁敢有异议?”
太后积威已久此刻挺身而出,一番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三皇子及其党羽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太后的出现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陆丞见状,立刻率先跪倒高呼:“臣陆丞,恭请太子殿下继皇帝位。”
沈追等内卫,以及部分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也纷纷跪倒:“臣等恭请太子殿下继位。”
声音汇聚成流,大势已成。
三皇子看着跪倒的众人。
又看看面无表情的太后,知道事不可为。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跪倒在地:“臣周琅,恭请皇兄继皇帝位。”
最终,在太后的强力干预和陆丞等人的支持下,太子周瑛有惊无险地登上了皇位,是为周惠帝。
三皇子周琅被封为摄政王,与几位辅政大臣共同处理朝政但权力受到制约。
一场惨烈的夺嫡风波,暂时落下帷幕。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封赏功臣。
陆丞因护驾有功官复原职,仍任户部尚书入阁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