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灭等人下狱朝堂为之一肃。
吏治整顿得以更深入推进,一批贪墨枉法、与成国公府等勋贵往来过密的官员被查办。
但是陆丞深知真正的对手并未伤筋动骨。
他们只是暂时蛰伏等待反扑的时机。
果然平静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陆丞正在总理衙门与几位新任命的干吏商议漕运改革细则,宫中内侍匆匆来报,神色惊惶。
“王爷,不好了。
西内康宁宫走水。
太后太后她昏迷不醒。”
陆丞心中一凛,立刻起身赶往西内。
康宁宫偏殿已烧毁大半,焦木残垣一片狼藉。
宫人太监哭喊救火乱作一团。
太后昭月虽被及时救出,未葬身火海却因吸入浓烟昏迷不醒。
“怎么回事。”
陆丞厉声问道,目光扫过跪了一地的康宁宫宫人。
管事太监浑身颤抖,磕头道:“回王爷,是烛火不慎,引燃了帷帐奴婢等救火不及。”
“不慎?”
陆丞眼神锐利,“康宁宫所用烛台皆乃铜制,且有专人看管,如何会不慎引燃帷帐?
看守之人何在?”
一名小太监被推了出来,面无人色,语无伦次:“奴才不知,奴才只是打了个盹。”
陆丞不再多问,下令将所有康宁宫宫人隔离看管,同时让莫言带人仔细勘察火场。
莫言在废墟中搜寻良久。
于一处未完全烧毁的窗棂下,发现了一小截未曾燃尽的、
带有特殊油脂气味的布条,以及半个模糊的脚印。
“王爷,此非意外乃人为纵火。”
莫言低声道,“这布条浸过火油,脚印也与康宁宫太监所穿官靴制式不同。”
有人要杀太后灭口。
陆丞立刻意识到。
太后虽被幽禁,但她知晓太多旧日隐秘,尤其是关于其娘家与成国公一系的勾连。
如今吏治整顿步步紧逼有人坐不住了。
“查。
封锁消息暗中追查这布条与脚印来源。”
对手行事极为谨慎,线索似乎再次中断。
就在陆丞全力追查纵火真凶时,另一件更棘手的事情发生了。
数日后京畿一带突然流传起一则谣言,言摄政王陆丞早有不臣之心,之所以幽禁太后。
清算勋贵乃是为了铲除异己,为日后篡位铺路。
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曾亲眼看见陆丞府中私藏龙袍冠冕。
谣言愈传愈烈,加之之前皇帝中毒太后宫中失火等事。
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浮动,不少官员开始对陆丞侧目而视。
“王爷,此谣恶毒,分明是想离间陛下与您,动摇您的执政根基。”
莫言忧心忡忡。
陆丞面色阴沉。
这一招比纵火更狠,直接攻击他的忠诚触及了为臣者的底线。
“可知谣言源头?”
“似是起于市井,但传播如此之快背后必有推手。
属下怀疑,与那成国公府脱不了干系。”
陆丞沉吟片刻,冷笑道:“他们想用流言杀人?
本王便让他们自食其果。”
他并未急于辩解,反而在次日朝会上主动向武安帝提及此事。
“陛下,近日市井多有流言,污臣有僭越之心。
臣之本心天日可鉴。
不过流言汹汹恐伤陛下圣听,亦损朝廷威信。
臣请陛下下旨,彻查谣言来源,以正视听。”
武安帝虽年幼,却也听说了些风言风语。
他看着陆丞坦然的目光,毫不犹豫道:“太傅乃先帝托孤之臣,于国有大功,朕岂会信此无稽之谈。
便依太傅所奏着京兆尹严查造谣之人。”
“谢陛下信任。”
陆丞躬身,随即话锋一转,“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臣请陛下即日起,移驾西苑理政,宫中一应事务,暂由内阁与司礼监共同协理。
臣亦将闭门谢客直至谣言澄清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