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对香皂的兴趣愈发浓厚。有人说:“要是能用上这么香的香皂,俺干活都更有劲儿了。”还有人说:“以后走亲访友,带上一块这样的香皂,那可太有面子了。”王临风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香皂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实际的好处,更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王临风捧着那块雕花皂缓步走来。晨光穿透皂体,将嵌在其中的野梅花映得如同琥珀中的精灵。每走一步,就有细碎的香雾从那皂块上蒸腾而起,在他周身形成淡淡的光晕。
这块香皂的工艺远超众人想象——皂体呈现出罕见的羊脂玉般的半透明质感,内部均匀分布着细密的金丝纹路。最绝的是顶端那朵盛放的梅花,五片花瓣薄如蝉翼,连花蕊都纤毫毕现。有眼尖的村民发现,那花蕊中央竟真的点缀着几粒金黄花粉,随着温度升高正缓缓释放着甜香。
“临风哥...“草儿怯生生地拽了拽王临风的衣角,“我能摸摸吗?“
王临风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掰下一小块边角料。当那乳白的碎块落在草儿掌心时,小姑娘突然“哇“地哭了出来——她从未摸过如此细腻的东西,比最上等的丝绸还要柔滑百倍。
老里正颤抖着接过香皂,老花眼几乎贴在了皂面上。他粗糙的指腹抚过花瓣纹路,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不是被呛到,而是被这巧夺天工的技艺震得说不出话。烟锅里的火星掉在手背上都浑然不觉。
“这...这真是你做的?“他死死盯着王临风,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曾经蜷缩在村口讨饭的孤儿。
王临风紧张地搓着衣角,那里还留着他第一次见到程岩时穿的破布补丁。此刻补丁上沾满了各色香粉,反倒像绣了朵奇异的花。
“回、回里正爷的话,“他的声音越来越稳,“花瓣要趁寅时带露采,皂液温度得控制在...控制在...“
人群安静得能听见溪水流淌的声音。连最聒噪的赵铁柱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漏听半个字。那些曾经嘲笑王临风“小叫花子“的村民,此刻眼中全是难以置信的敬畏。
刘婶突然挤到最前面,二话不说就把香皂往怀里揣。她男人赵铁柱急得直跺脚:“疯婆娘!这金贵东西...“
“你懂个屁!“刘婶一胳膊肘撞开丈夫,转身对着王临风深深一福,“临风小哥,这胰子能让婶子供在祖宗牌位前不?“
她的话像打开了闸门,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
“我给小闺女当嫁妆!““能切半块不?我拿三只下蛋母鸡换!““闻着这味,我多年的头疼都轻了...“
老里正的烟杆在地上重重一磕,声如洪钟:“都闭嘴!“他转身对着王临风,突然作了个揖,“王师傅,往后您说话,就是程公子说话。谁不服,先问过老夫的烟锅!“
阳光穿过皂房的天窗,正好落在王临风身上。这个曾经为半块馊饼能磕破头的孩子,此刻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程岩注意到他破旧的衣领下,锁骨处还留着当年被野狗咬伤的疤痕,但那双眼睛——那双眼睛亮得像是淬了火的星辰。
“其实...“王临风的声音不再结巴,“最关键的香料要在辰时加入...“
人群鸦雀无声。连树上的麻雀都停止了叽喳,歪着小脑袋看这个瘦弱的少年侃侃而谈。他讲如何辨别安息香的成色,如何控制皂液温度,那些专业术语像诗歌一样流淌而出。有细心的妇人发现,他说到兴奋处,手指会在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仿佛在指挥香料跳舞。
暮色四合时,程岩在账房提笔蘸墨。砚台里化开的是上好的松烟墨,带着淡淡的松脂香。他悬腕写下:“王临风,香皂坊掌案师傅,月钱三百文。“
笔尖顿了顿,又添上一行小楷:“支安息香二两,沉香粉一两,龙脑香半钱。“墨迹在宣纸上缓缓晕开,像极了白日里那块香皂蒸腾的香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