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岩作为新晋的防疫使,站在文官队列的末尾。他偷偷观察着四周:五品以上的官员在低声交谈,时不时传来压抑的笑声;而像他这样的低品官员则大多沉默不语,只是时不时整理一下衣冠。
“你就是程岩?“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程岩转头,看见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正含笑看着他。老者身着绯色官服,腰间金带显示他至少是三品大员。
“下官正是程岩,不知大人...“
“老夫魏征。“老者微微颔首,“听说你改良的火碱配方,让军械司的产量翻了三倍?“
程岩心头一震,连忙行礼:“微末小技,不足挂齿。“
魏征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陛下最欣赏的就是能为国分忧的实干之才。待会儿奏对时,记住要言简意赅。“说完,便缓步走向了前排。
“宣——防疫使程岩觐见!“
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程岩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太极殿。殿内烛火通明,两侧站满了紫袍金带的重臣。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端坐在龙椅上的身影吸引——李世民身着明黄色常服,头戴乌纱幞头,面容比想象中要年轻许多,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得仿佛能看透人心。
“臣程岩,叩见陛下。“程岩按照礼官的指导,行了一个标准的顿首礼。
“平身。“李世民的声音温和中带着威严,“听说你精通格物之术?“
“臣只是略通皮毛。“
李世民轻笑一声:“过谦了。魏卿说你改良的火碱配方,让军械司每月多产出三千套铠甲?“
程岩感到后背已经渗出冷汗:“回陛下,是两千八百套。主要是改进了原料配比和熬制工艺。“
“详细说说。“
程岩定了定神,从袖中取出一卷图纸:“臣发现传统火碱熬制时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粉末,可以...“
他突然意识到满朝文武都在盯着自己,其中不乏世家大族的代表。这些人对新技术向来持保守态度。程岩话锋一转:“当然,这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掌握火候。臣已经将详细步骤写成手册,交由将作监的大匠们验证过。“
李世民接过太监转呈的图纸,仔细翻看:“有意思。这上面的图示方法,朕倒是第一次见。“
程岩心头一紧。他下意识用了现代的三视图画法,这在唐代确实前所未有。正当他思索如何解释时,李世民已经继续问道:“听说你还懂医术?“
“臣只是略通药理。“
“正好。“李世民转向身旁的太监,“去把吐蕃进贡的那些药材取来,让程卿看看。“
短短一个时辰里,李世民问了他七个问题,从火碱配方到药材鉴别,再到边境防务。每次回答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既要展现才能,又不能显得太过异常。
一个时辰后
“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随着太监的唱喝,王珪立刻出列:“臣有本奏!“
李世民靠在龙椅上:“讲。“
“近日长安有商贾借宫中采购之名,垄断市利,与民争利。臣请陛下明察!“
程岩暗自冷笑。这顶帽子扣得可真大。
李世民似笑非笑:“王爱卿说的是什么生意啊?“
“就是那个...香皂。“王珪硬着头皮道,“一个寒门子弟,竟掌控如此暴利行业...“
“王爱卿此言差矣。“程咬金突然出列,“那香皂作坊某家也参了股,莫非某家也是与民争利?“
王珪顿时语塞。
这时,李明月从屏风后走出:“皇兄,臣倒觉得这香皂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不但能清洁除菌,还能预防时疫。“
她朝程岩使了个眼色。
程岩立即出列:“臣程岩有本奏!“
朝堂上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程岩这个时候还敢上奏。
“讲。“李世民饶有兴趣地坐直了身子。
程岩取出准备好的奏章:“臣研制香皂,本为验证格物之理。其利虽厚,但臣已将所有盈余用于筹建医学院,这是账册。“
太监将账册呈上。李世民翻看几页,突然大笑:“好!朕看这哪是与民争利,分明是利国利民!“
他环视群臣:“自即日起,香皂作坊归格物院直辖,所得利润三成充作军费,三成用于医学院,余下由程爱卿支配。“
王珪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朝会结束时,已近午时。程岩走出太极殿,发现自己的里衣已经被汗水浸透。程咬金拍拍程岩的肩膀:“小子不错,没丢某家的脸。“然后又快步离开的,像是有人追着一样。他望着程咬金离去的背影,正感到奇怪,这个时候,突然听到后面有声音传过来。
“程大人留步!“
程岩回头,看见一个年轻太监快步追来:“陛下口谕,命你明日未时到太极殿面圣。“太监压低声音,“陛下对大人的火药配方很感兴趣。“正是上次给程岩店铺送御香坊牌匾的太监
程岩心头一震。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火药的事。
太监似乎看出他的疑惑,意味深长地说:“程将军前日呈上的密折里提到,大人有一种能'声震百里'的配方...“
程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程咬金早就将他的底牌告诉了皇帝。怪不得程咬金走的这么快,原来是不想纠缠这些。可是,这种东西程咬金又怎么躲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