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万国匠坊开窑大典如期举行。程岩站在观礼台上,目光扫过台下人群——波斯匠人正在调试椰枣灰的比例,吐蕃匠人在记录牦牛毛纤维的用量,而本该到场的五姓七望代表,却只有崔明远一人孤零零地站在世家席位上。
“侯爷。“王二凑过来低语,“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都递了帖子称病......“
程岩摆摆手,从怀中取出卷竹简:“这是今晨收到的密报。“
竹简上记载着令人玩味的动向:荥阳郑氏暗中收购秦岭黏土矿;赵郡李氏在洛阳囤积煤炭;就连声称“耻与匠人为伍“的范阳卢氏,也在偷偷招募烧窑师傅。
“侯爷不担心他们......“
“你看。“程岩指向远处正在刻碑的各国匠人,“天竺僧人在用梵文刻'慈悲',波斯匠人在用楔形文字刻'智慧'。“他转身面对王二,“而我们的世家大族,还在为'士农工商'的虚名较劲。“
正午时分,当七十二座窑炉同时点火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东南角专为世家预留的观礼席突然坍塌,精心准备的锦缎坐垫全数落入泥泞。而本该狼狈不堪的崔明远,却稳稳站在一块水泥预制板上,连衣角都没沾湿。
“崔兄好身手。“程岩不知何时已走到他身旁。
崔明远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卷图纸:“这是改良后的黄河堤坝设计。用火山灰水泥筑基,可抗百年一遇的洪水。“他顿了顿,“当然,若能得到荥阳郑氏控制的黏土矿......“
“报——“传令官急匆匆跑来,“荥阳郑氏派人送来贺礼!“
程岩接过礼单,上面赫然写着:秦岭黏土矿地契十张,匠户百名,另附《水泥赋》一篇。落款是郑元礼那标志性的狂草,只是墨迹深浅不一,像是咬着牙写就的。
终于,万国匠坊“迎来开窑大典,这座占地三百亩的工坊围墙用掺了五彩矿粉的水泥浇筑,在晨光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彩虹。程岩站在新筑的五丈高观礼台上,望着下方熙攘的人群——波斯匠人正往窑炉里添加椰枣灰,吐蕃匠人在调试牦牛毛纤维的比例,连最远处那群高鼻深目的粟特工匠,都在认真记录着水泥与本地黏土的配比数据。
“侯爷,罗马使团送来的火山灰到了。“
王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窑工如今已是将作监丞,黧黑的脸上沾满新窑的煤灰,连皱纹里都嵌着细小的赤铁矿砂。他手中捧着个鎏金铜匣,匣中整齐码放着十二块颜色各异的水泥样品,每块侧面都用朱砂标注着产地:高昌白、龟兹青、疏勒赤......
“这是......“
“按侯爷吩咐,各国匠人带来的本土材料试烧的。“王二指着最上方那块乳白色的,“天竺来的菩提灰,烧出来竟带着香气。“
程岩拿起那块白色水泥,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竟与长安官窑的上等白瓷不相上下。他正欲细看,坊门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十二名吐蕃骑兵护着辆毡车疾驰而来。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铠甲外罩着件水泥烧制的护心镜,镜面刻着“唐蕃永好“四个汉字。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手中捧着的鎏金木匣——匣身用水泥塑出连绵雪山纹样,开合处竟嵌着颗会转动的猫眼石。
“赞普命我等护送匠人归唐。“吐蕃将领单膝跪地,生硬的唐话里带着高原特有的嘶哑,“这是...赔罪礼。“
木匣开启的瞬间,一股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匣中整齐排列着十二枚蓝黑色的矿石,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像是被千万年的风雪侵蚀而成。
“念青唐古拉山的寒铁。“将领补充道,“比火焰山的...更冷。“
程岩心头一震。这正是《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极寒之铁,传说只在高耸入云的雪线之上才能觅得。他取出一块握在掌心,刺骨的寒意立刻顺着经脉蔓延,却在皮肤表面凝出细密的水珠——这矿石竟能自生水汽。
“侯爷!“工部主事急匆匆跑来,“新罗使节在安福门外跪了两日,说不得水泥配方就不起来......“
话音未落,一阵清越的梵铃声从东南角传来。八名天竺僧人抬着顶素纱轿辇缓步而来,辇中坐着个眉心点着朱砂的婆罗门,手中捧着片棕榈叶,叶上用金粉写着密密麻麻的梵文。
“摩揭陀国师奉上。“僧人操着流利的唐话,“愿以菩提伽耶金刚座下圣土百斛,换水泥筑那烂陀寺新塔。“
程岩接过棕榈叶,发现背面用细如发丝的线条绘着座佛塔图纸。塔基处标注着“需水泥两千车“的字样,更惊人的是塔身设计——八百个佛龛全用不同配方的水泥塑造,从基座的雪山白到塔尖的落日红,竟要呈现佛陀一生的四季变迁。
“告诉他们......“程岩刚开口,西北角突然爆发出一阵喧哗。
一个红发碧眼的拂菻商人正激动地比划着,手中挥舞着卷羊皮纸。通译气喘吁吁地跑来:“侯爷,这位罗马使臣说...说愿以西西里火山灰万车,换......“
“换全套烧窑技法?“程岩挑眉。
“不,“通译擦了擦汗,“他说想换将作监的...窑神祭典仪轨。“
观礼台上顿时一片寂静。程岩望向那个罗马人,对方正虔诚地捧着个水泥烧制的微型窑炉模型,炉身上刻着歪歪扭扭的汉字“窑神保佑“。
“告诉他......“程岩的声音在春风中格外清晰,“烧窑的秘诀不在祭典,而在看火候的眼睛,在调配方的双手,在......“
“在化敌为友的胸襟。“
清冷的女声从身后传来。李明月不知何时已登上观礼台,今日着了件月白襦裙,发间的水泥步摇换成了新样式——坠着的镂空球里嵌着颗吐蕃进献的猫眼石。她腰间蹀躞带上挂着把水泥烧制的钥匙,钥匙齿纹竟是微缩的西域地图。
“殿下。“程岩躬身行礼,“臣正欲......“
“陛下有口谕。“李明月从袖中取出卷黄麻纸,“'水泥之术,当为万国共宝。唯愿烽烟化炊烟,刀剑铸犁铧。'“
程岩展开黄麻纸,发现是张奇怪的清单:新罗松烟墨十挺、吐蕃青稞百石、天竺菩提灰五十斛...最下方用朱砂批着“准予相易“四字,墨迹鲜艳如血。
午时三刻,开窑仪式正式开始。七十二座窑炉同时点火,青烟在蔚蓝的天空中交织成奇特的图案。程岩站在主窑前,手持火炬,身后站着三十六国的匠人代表。当火焰投入窑口的那一刻,所有匠人齐声高呼自己语言的“吉祥“,声浪震得新筑的水泥地面微微颤动。
“侯爷请看!“
王二突然指向天空。程岩抬头,只见群鸟正飞过窑烟形成的图腾——那是幅微缩的西域地图,从长安到疏勒,每座城池的位置都对应着一缕不同颜色的烟柱。最西端的疏勒处,蓝紫色的烟云正幻化成城墙的形状。
日落时分,程岩站在新落成的“万国水泥碑“前。这座两丈高的巨碑用各国进献的材料浇筑而成:吐蕃的寒铁粉让碑体泛着蓝光,天竺的菩提灰赋予淡雅香气,罗马的火山灰则使碑文能千年不蚀。碑文用汉文、突厥文、波斯文等九种文字刻着同样的内容:
“贞观十年春,大唐皇帝李世民敕建。愿以此术,利天下苍生。“
碑阴处,各国匠人正在刻下自己的名字。程岩看见那个罗马商人正笨拙地刻着歪扭的汉字;旁边的大食匠人则用阿拉伯文写下“和平“一词;更远处,新罗与百济的匠人共用一块刻板,两种文字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碑顶时,程岩发现自己的影子正好投在“大唐“二字上。他忽然想起三年前离京时,李世民在太极殿上说的一句话:
“朕要这水泥,比长城更坚固,比诗篇更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