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 网游 > 大唐化工 > 第74章 蓝田县郊

第74章 蓝田县郊(2 / 2)

“用这个当种。“老汉弯腰扒开谷堆,露出底下铺着的竹席。席上用红绳绑着上百个布包,每个都标着“东三垄“、“北七畦“之类的字样。“按侯爷教的法子,优中选优哩!“

晒场边缘,几个孩童正用水泥烧制的“粮斗“过秤。这种量具是官坊特制的,内壁刻着精确的刻度线,斗底还嵌着块磁石——过秤时能吸走铁器杂质。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娃踮脚扒着斗沿,突然尖叫:“阿爷!这斗比王大户家的小!“

哄笑声中,程岩注意到场角堆着些奇特的器物。走近细看,竟是水泥烧制的农具:带滚珠的纺锤、中空的锄柄、甚至还有能调节孔距的耧车腿。每件器物上都刻着工匠的名字,最新那件耙子上赫然刻着“王守拙试制“。

“废料利用哩!“缺牙的张老汉举起个水泥鼠夹。机关用竹片弹簧驱动,拌饵料的凹槽光滑如瓷。他得意地演示着,夹子弹开时发出“啪“的脆响,惊起飞鸟一片。

驼铃叮当,阿罗憾的商队绕到晒场西侧。波斯老人今天换了顶油光水滑的皮帽,正指挥学徒往驼背上铺草垫。见程岩走近,他忽然从怀中掏出个物件——水泥烧制的胡瓶,瓶身却浮雕着唐式云纹,瓶底阴刻着汉字与波斯文并排的“永好“。

“换!“老人拍着身旁的枣红马,“两匹!“马背上烙着官印,竟是陇右牧场的良驹。

晒场中央突然爆发出欢呼。程岩转身,看见王守拙站在粮堆顶端,手中高举着个陶罐。少年晒得黝黑的脊背上,新旧的伤疤交错如龟甲纹——有冻疮留下的白斑,有烫伤的圆痕,还有道斜贯肩背的细长疤痕,是去年抢修水渠时被碎石划的。

“第一罐新酒!“

陶罐在众人手中传递,金黄的酒液映着无数张笑脸。程岩接过浅尝,喉头滚过灼热的甜香,恍惚看见疏勒城头那个咽气的少年。若当年城中有粮......

“侯爷看这个。“赵里正神秘兮兮地引他来到晒场边缘。水泥矮墙上,密密麻麻刻着正字标记。老农粗糙的指尖顺着刻痕滑动:“去年纳粮数......今年纳粮数......“两道刻痕之间,空出足有半尺宽的间距。

日头略略西斜时,晒场上响起木耙叩地的节奏声。这是收粮的信号,农人们默契地排成行列。金黄的玉米粒如溪流汇入麻袋,每袋封口时都系上块小竹牌——牌面烙着户主姓名,背面则是粮官朱笔写下的“上等“二字。

程岩弯腰拾起一粒遗落的玉米。饱满的颗粒在他掌心滚动,映着水泥晒场银亮的光泽,宛如一粒小小的金锭。这微不足道的颗粒里,沉甸甸地坠着三年来所有的汗水、火光与希冀。

蝉鸣撕扯着溽热的空气,程岩的靴底踏上祠堂台阶时,青石板上蒸腾的热气扭曲了视线。重修过的祠堂门楣上,“耕读传家“四个水泥阴刻大字里填着金漆,在烈日下灼灼生辉。门槛处新添了两方矮墩——左刻稻穗,右刻泥抹,皆是农家子弟结业时必摸的吉祥物。

李明月立在照壁前,素白的襦裙被穿堂风拂动。她发间的水泥步摇已换了新样式:坠着的金砂玉米在阳光下流转,投在粉墙上的影子竟是一册展开的书卷。见程岩走近,她指尖轻点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那是用铁签烙出的正字标记,新痕还泛着松木燃烧后的焦香。

“去年春,全乡能写自己名字的不过七户。“她的指甲顺着木纹般的刻痕游走,“今岁新入学的孩童,最差也能默写《千字文》前八句。“

祠堂天井里,十几个总角小儿正伏在水泥方桌上习字。桌面特意做得粗糙,孩子们蘸水书写时,字迹能停留半刻钟不消。程岩注意到有个瘦小的女娃写的是“仓廪实而知礼节“,最后一笔拖得老长,像根金黄的麦穗。

“皇兄问你要不要设县学。“李明月从袖中取出卷黄麻纸。纸张展开时簌簌作响,露出李世民朱批的“可“字,墨色艳如新血。“他说蓝田模式,当为天下式。“

突然一阵骚动。王守拙气喘吁吁地撞进院门,怀中陶瓮的水珠打湿了前襟。少年今日特意穿了件新裁的细麻短褐,腰带上却滑稽地别着泥刀、墨斗等家伙什,跑动时叮当作响。

“殿下!新酿的头道酒!“

瓮口封泥被拍开的瞬间,清冽的酒香惊飞了檐下燕子。李明月接过陶盏浅抿,唇角沾了滴琥珀色的酒液。程岩忽然发现她腕上多了串奇特的珠链——用水泥掺琉璃砂烧制,每粒珠子都刻着个极小的“程“字。

“二丫她们弄的。“公主晃了晃手腕,珠子相撞声如清泉溅玉,“说是什么...毕业礼。“

祠堂后墙传来“咚咚“的凿刻声。绕过去看,只见三个少年正在水泥照壁上刻《论语》选段。领头的高个儿青年,程岩认出是当年第一个按手印的张里正之子。少年手中的錾子灵活游走,刻出的“有教无类“四字,笔画间竟藏着麦穗纹样。

“侯爷看这个!“王守拙突然扒开墙角稻草,露出个水泥浇铸的奇异物件。形似日晷,盘面却刻着二十四节气,中央竖着根带凹槽的铜针——注水后能根据流速计时。

“阿罗憾教的法子!“少年舀来一瓢水,“说是什么...漏刻改良......“

水线在凹槽中缓缓上升,阳光透过水珠,在刻着“贞观十二年秋“的基座上投出七彩光斑。程岩忽然想起三年前,自己站在龟兹城墙废墟上,看着同样被阳光穿透的水滴渗进裂缝。那时他幻想过千百种未来,却唯独没料到眼前这般景象——

穿细麻的农家子会造计时器,波斯商人传授华夏经典,而大唐公主腕间戴着刻有臣子姓氏的珠串。祠堂飞檐的影子正慢慢爬上《论语》照壁,将“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染成金色。

李明月突然解下腰间玉坠,挂在族学前厅的梁上。坠子是块未经雕琢的雪山白玉,天然形成个“文“字。阳光透过玉料,在地上映出清晰的光斑,正好笼罩着埋头习字的孩童们。

“等他们学成,“她的声音轻得像玉坠晃动的影子,“这玉便琢成砚台。“

院墙外忽然飘来《击壤歌》的调子。收工的农人们扛着农具经过,喉结上还沾着晒场的玉米灰。他们唱的是新编的词:“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水泥修我仓/诗书传我子......“

歌声渐远时,程岩注意到祠堂门楣背面新刻了行小字。凑近看,是王守拙歪扭的笔迹:“匠户王石头之子守拙,贞观十二年七月十五日刻。“日期

最新小说: 重嫁奸臣后一心想和离 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 宠妃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 一路西行 谍战1937:我的外挂是手机 暗堕刀剑会梦到吐槽役审神者吗 捍卫地球家园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