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微信上看到陈默发的朋友圈,是他女儿的满月照,照片里的小婴儿皱着眉头,像个小老头,他配文说“欢迎来到这个世界,我的小公主”。我看着照片,突然想起高中时他偷偷递耳机给我的样子,想起我们在毕业聚会上喝啤酒的样子,想起他说“想留在本地学音乐”的样子。我给他发了条微信:“恭喜啊,当爸爸了。”过了很久,他才回复我:“谢谢,你呢?什么时候结婚啊?”我笑着回复:“还早呢,先搞事业。”其实我心里知道,不是不想结婚,是还没遇到那个能让我觉得“安稳”的人。在上海待了五年,换了三份工作,从助理做到了主管,工资涨了不少,也换了个大一点的房子,可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少了点什么。有时候加班到深夜,开车回家,看着路边的路灯,就会想起以前的日子,想起高中时的教室,大学时的宿舍,想起陈默和林晓雨,想起那首《黄昏》。
收音机里的歌还在继续,“依然记得从你口中说出再见坚决如铁,昏暗中有种烈日灼身的错觉”,我看着方向盘上自己的手,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手腕上戴着一块手表,是去年升职时给自己买的,很贵,可我还是觉得,不如高中时那块十块钱的电子表戴着舒服。那时候的电子表是蓝色的,表带有点松,我总爱用手抠表带上的花纹,后来表带断了,我还哭了一场,陈默把他的表借我戴了几天,说“别哭了,以后我给你买块新的”。结果到现在,他也没给我买,我们也没再见过面。
我发动车子,慢慢开出地下车库。外面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洒在马路上,偶尔有几辆车从身边开过,车灯很亮,晃得人眼睛疼。我打开车窗,风一吹,有点冷,把外套的领子竖了起来。收音机里的歌快唱完了,“黄昏再美终要黑夜”,我跟着哼了一句,突然就懂了。以前听不懂,是因为那时候的日子太轻,太简单,难过是因为没表白成功,开心是因为考试考了好成绩,烦恼是因为作业太多,那些情绪都很纯粹,像玻璃一样透明。可现在不一样了,经历了太多的离别,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身不由己,才明白“黄昏再美终要黑夜”不是丧,是现实。就像你以为会一直在一起的人,会慢慢走散;你以为会实现的梦想,会慢慢被现实磨平;你以为会永远年轻的自己,会慢慢变老。
车子开到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我停下车,看着窗外。路边有一对情侣,男生搂着女生的肩膀,女生把头靠在男生的怀里,看起来很甜蜜。我想起高中时的林晓雨,想起她穿着白色连衣裙的样子,想起大学时遇到的那个女孩,我们在一起两年,最后因为我太忙,没时间陪她,分了手。她走的时候说:“你总是在忙,忙工作,忙事业,你有没有想过,我需要的不是你的钱,是你的时间?”那时候我还觉得她不理解我,觉得我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我们的未来,现在想想,其实是我错了,我把未来看得太重,却忽略了当下的幸福。
绿灯亮了,我踩下油门,车子继续往前开。收音机里的歌已经结束了,换成了一首流行的新歌,调子很欢快,可我却觉得没什么意思,又按了下按钮,换回刚才的频道,希望还能再听到《黄昏》,结果只有滋滋啦啦的电流声。我笑了笑,算了,不听了,反正已经懂了。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了。打开门,屋里黑漆漆的,没有开灯,我把钥匙放在玄关的柜子上,换了拖鞋,走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手机响了一下,是妈妈发来的微信:“儿子,最近忙不忙?注意身体,别太累了,有空回家看看。”我看着微信,心里暖暖的,回复她:“妈,我不忙,这周末就回去看你。”妈妈很快回复:“好,我给你做你爱吃的红烧肉。”
我放下手机,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又响起了《黄昏》的旋律,想起高中时的教室,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课桌上,陈默在偷偷听歌,我在偷偷看林晓雨;想起大学时的宿舍,晚上我们一起吃泡面,聊未来的梦想;想起刚到上海时的出租屋,没有空调,夏天要抱着凉席去走廊睡觉;想起现在的自己,坐在宽敞的客厅里,却还是会想起以前的日子。
原来,听懂一首歌,不是因为歌变了,是因为我们变了。那些曾经听不懂的歌词,其实都是后来的人生。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边失去,一边得到,一边忘记,一边回忆,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后来都成了过眼云烟,那些曾经以为懂不了的歌,后来都成了自己的故事。
我站起身,走到窗边,打开窗户。外面的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洒在楼下的小花园里,有几个老人在散步,慢慢悠悠的,看起来很悠闲。我深吸了一口气,空气里有青草的味道,还有点凉。我想,明天早上起来,要给陈默打个电话,问问他女儿的情况,要给林晓雨发个微信,说这周末回来看望爸妈,想请她吃饭,要好好工作,也要好好生活,要珍惜现在的日子,也要记得曾经的时光。
因为我知道,黄昏再美终要黑夜,可黑夜过后,总会有新的黎明。就像那些曾经听不懂的歌,总有一天,我们会笑着唱出来,因为我们知道,那些歌词里的难过和遗憾,都是我们人生里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