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他的样子,也觉得自己的面更香了,拿起筷子,大口吃了起来。其实吃饭的时候有人一起聊聊天,比一个人吃有意思多了——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总觉得饭没那么香,有人陪着,连面条都觉得更好吃了。
下午的时候,老板把我叫进办公室。办公室的门是木质的,敲上去“咚咚”响。老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桌上放着一盆绿萝,叶子很绿。他手里拿着我上个月整理的数据报告,笑着说:“小王,你上个月整理的数据很详细,重点都标出来了,客户很满意,还特意跟我夸你呢。”
我有点意外,其实就是按部就班做了该做的事,没想到能得到客户的认可。“谢谢老板,这是我应该做的。”
“做得好就该表扬,”老板把报告放在桌上,“公司决定给你发点奖金,虽然不多,也是对你的肯定,继续加油。”
“谢谢老板!”我心里有点开心,不是因为奖金,是因为自己的工作被认可了,这种感觉比什么都好。
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脚步都轻了点,跟张姐和小李说了这件事。张姐笑着说:“早就该给你了,你每次都那么认真,整理的数据从来没出过错。”小李更是激动,拍着我的肩膀说:“哥,可以啊!必须请客喝奶茶!”
“行啊,下班了去买。”我笑着答应,心里暖暖的。
下班的时候,天有点阴,乌云压得很低,好像要下雨。我跟小李一起去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奶茶,便利店的店员小林跟我很熟——我经常来买东西,有时候加班晚了,会来买个饭团当晚饭。
小林穿的店员服是蓝色的,扎着丸子头,脸上带着笑。“哥,还是要珍珠奶茶,三分糖?”她一边擦着柜台,一边问我,语气很熟络。
“对,再加一杯原味的,给我同事。”我指了指旁边的小李。
小李赶紧插嘴:“姐,我的那杯多加点椰果,越多越好!”
小林笑着应了声:“没问题,多加点椰果。”转身去做奶茶,动作很快,手指在操作台上灵活地动着。等的时候,我看见便利店里的关东煮锅冒着热气,里面的萝卜、海带结、鱼丸泡在汤里,看起来很入味,汤面上飘着一层淡淡的油花。
小林把奶茶递给我们的时候,还多给了我一根鱼丸,用小纸袋装着。“哥,今天刚煮的鱼丸,热乎的,你尝尝。”
“不用了,太麻烦你了。”我连忙摆手。
“没事,就一根,你拿着吧。”她把鱼丸塞到我手里,笑得很亲切。
我接过鱼丸,咬了一口,很Q弹,里面的馅是虾味的,很鲜。汤也很好喝,带着点淡淡的咸香,暖到胃里。“谢谢啊小林,很好吃。”
“好吃下次再来吃。”她挥挥手,又去招呼别的客人了。
走出便利店的时候,雨点开始往下掉,不大,却很密,像牛毛一样,落在脸上有点凉。我跟小李共用一把伞,伞是黑色的,有点小,两个人靠得很近,慢慢往地铁口走。
“哥,你说我什么时候能攒够钱买房子啊?”小李突然开口,声音有点低。
“怎么突然说这个?”我问他。
“我现在住的地方太小了,就一个单间,放个跑步机都没地方,”他看着前面的路,眼神有点向往,“等我攒够了钱,就买个两室一厅,带个小阳台,能种点花,周末的时候跟女朋友一起做饭、晒太阳,多好啊。”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我看着他,想起自己刚毕业的时候,也想过要有个自己的小房子,不用太大,能遮风挡雨就行,下班回来能有个地方放松。现在我租的房子虽然不是自己的,但也算是个小窝,每天回来能煮点饭、看看书,也很满足。“会的,慢慢来,总会攒够的。”
“嗯,借你吉言!”他笑了笑,又跟我聊起别的,说下次要跟女朋友去看电影,问我有没有推荐的。
地铁上比早上的时候人少一点,我找了个座位坐下。旁边是个老奶奶,头发花白,梳得很整齐,手里提着个蓝色的布袋子,里面好像装着菜,能看到绿油油的叶子露出来。她时不时往窗外看,眉头皱着,好像在找什么,眼神有点担心。
过了两站,她站起来,好像要下车,却又犹豫着坐下了,手紧紧抓着布袋子的带子。我看出她可能不太确定,就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阿姨,您是不是要到XX站啊?”
她转过头,眼睛有点花,眯着看了我一会儿,才点点头:“是啊,小伙子,我第一次来我女儿家,怕坐过站,也不知道到没到。”
“没事,下一站就是XX站,我到时候提醒您。”我笑着说。
“那太谢谢你了,小伙子,你真是个好人。”她脸上的担心少了点,手也松开了点布袋子,跟我聊起她女儿,说女儿在这边工作,让她过来住几天,她怕给女儿添麻烦,一直没敢来。
到了XX站,地铁广播响了,我赶紧提醒她:“阿姨,到了,该下车了。”
她连忙站起来,跟我说了好几声谢谢,才慢慢走出去,走的时候还回头跟我招了招手。看着她的背影,我想起我外婆,以前外婆也总怕在陌生的地方走丢,每次跟我出门,都要紧紧拉着我的手,说“跟着你我才放心”。现在外婆不在了,每次看到这样的老奶奶,都忍不住想帮一把。
回到小区的时候,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带着泥土的味道,还有点青草的香。地面是湿的,踩上去有点滑,我走得很慢。王大爷的鸟笼已经挂在了楼下的樟树上,画眉鸟不叫了,闭着眼睛,爪子紧紧抓着笼子里的横杆,好像睡着了。我走过去看了看,鸟笼是刚喂过。
张阿姨的早餐摊已经收了,蓝色的遮阳棚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旁边的小推车上。推车上还有没洗的油桶,旁边放着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垃圾。张阿姨应该是回家做饭了,每次她收摊都很早,说要回去给老伴做饭。
走到楼下的时候,看见对门的小姑娘在帮她妈妈搬花盆。小姑娘也就五六岁的样子,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扎着两个小辫子,辫子上还绑着红色的蝴蝶结。她踮着脚尖,用尽力气抱着一个小盆栽,盆栽是多肉,叶子圆圆的,绿色的。她的脸都憋红了,额头上有细细的汗珠,却不肯放下来,嘴里还念叨着“我能行,我能搬”。
“我来帮你吧。”我走过去,轻轻接过她手里的盆栽。盆栽的花盆是陶瓷的,有点沉,上面印着小兔子的图案。
“谢谢叔叔!”她仰起脸,笑得很可爱,露出两颗小小的门牙。
她妈妈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块抹布,看到我,连忙说:“麻烦你了,这孩子非要自己搬,拦都拦不住。”说着就要去屋里拿水果,“你等一下,我给你拿点苹果,刚买的,很甜。”
“不用了阿姨,举手之劳,我也没帮什么忙。”我赶紧摆手,把盆栽放在她们家门口的台阶上,“花盆有点沉,下次让孩子小心点,别砸到脚。”
“哎,好,谢谢你啊小伙子。”她妈妈笑着说,小姑娘还拉着我的衣角,说“叔叔下次来我家吃饼干,我妈妈买的巧克力饼干,可好吃了”。
“好啊,下次叔叔有空就来。”我摸了摸她的头,转身回了自己家。
打开门,屋里安安静静的,只有冰箱运行的轻微“嗡嗡”声。屋里的光线有点暗,我没拉窗帘,外面的天已经有点黑了。换鞋的时候,拖鞋是灰色的,放在门口的鞋架上,鞋架上还有一双备用的拖鞋,是给朋友来的时候穿的,蓝色的,有点旧了。
我去厨房倒了杯水,杯子是玻璃杯,水是凉的,喝下去很解渴。坐在沙发上的时候,才觉得有点累,靠在沙发背上,沙发是灰色的,靠垫有点软,能感觉到后背的肌肉慢慢放松下来。我看着天花板,脑子里想起今天发生的事——张阿姨多给的糖豆浆,王大爷的画眉鸟,小李的新夹克,张姐的绿茶,老板的认可,小林的鱼丸,还有地铁上帮的老奶奶,楼下的小姑娘。其实都是些小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却让这一天变得很充实,心里暖暖的。
晚上煮了点面条,加了个鸡蛋,还有昨天剩下的青菜。灶台是白色的,煮面条的时候,水开了冒白汽,“咕嘟咕嘟”响。候,我把鸡蛋在锅边磕了一下,鸡蛋液流进水里,慢慢变成了溏心蛋,蛋黄是橘色的,裹在蛋白里。青菜是昨天买的,还是绿色的,煮在面条里很软,带着点清香。
吃面条的时候,我坐在餐桌前,餐桌是木质的,有点旧了,是租房子的时候房东留下的,桌面有点划痕,但很干净。面条的汤是清淡的,带着鸡蛋的香,溏心蛋咬下去,蛋黄流出来,沾在面条上,很好吃。我吃得很慢,一边吃一边想,其实这样的日子也挺好,简单,却很踏实。
收拾碗筷的时候,洗碗池的水是温的,用洗洁精洗筷子,泡沫是白色的,洗好的碗放在沥水架上,沥水架是塑料的,蓝色的,有点小,每次只能放两个碗。收拾完,我坐在书桌前,翻开了昨天没看完的书。书是纸质的,封面是浅蓝色的,里面的字是黑色的,讲的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主人公每天上班,回家做饭,跟邻居打招呼,周末跟朋友出去玩,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只有日常的琐碎,却写得很真实,让人忍不住想一直读下去。
看到九点多的时候,打了个哈欠,有点困了。去洗漱的时候,热水敷在脸上,很舒服,洗去了一天的疲惫。镜子里的自己,胡茬已经刮了,精神多了,眼泡也不肿了。躺在床上的时候,想起外婆以前常说的话:“日子啊,就是一天一天过,今天过了是明天,明天过了是后天,不用想太多,把每天的饭吃好,觉睡好,就行。”以前觉得这话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现在长大了,每天过着这样的日子,才明白外婆的意思——生活不需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每天都过得安心、踏实,就够了。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细细的光,像一条银色的带子。我闭上眼睛,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还有远处马路上汽车驶过的声音。没有什么特别的,却让人觉得安心。明天早上,还是会被闹钟吵醒,还是会去张阿姨的早餐摊买豆浆油条,还是会挤地铁上班,还是会做那些重复的工作,但我知道,明天又会有不一样的小事——可能张阿姨会给我多根油条,可能小李会跟我聊新的趣事,可能小林会推荐新的关东煮,可能又会遇到需要帮忙的人。
其实生活真的很简单,不用追求什么轰轰烈烈,也不用纠结什么鸡毛蒜皮,过了今天就是明天,只要好好过好每一天,就够了。我想着这些,慢慢睡着了,梦里好像又闻到了外婆家院子里的桂花香,很甜,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