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丙搬了张长条桌坐在上首:“当初你们议的价是一百文一颗的树苗,但是本官觉得那个价格便宜了,开出的价码是三两银子。”
在场的苗圃主人听了,吓昏过去的心都有,三两银子!
多少人一年也见不到三两银子!
他们呆呆听着,小丙说:“但是本官不会按照三两银子的价格兑付给你们,本官会以一两银子的价格跟大伙采买。”
乡民听了虽然失望,却觉得是个官员都会扒几层皮有一两已经是个惊喜。
赵小丙说:“余出来的那二两银子,本官要在宛平修建五处私塾,从京城聘请教书先生。”
她面前一个算盘,粗粗拨打了几下:“大约一年五百两的开销。宛平所有人家的孩子入私塾读书,除了每日饭食,余费全免。这笔钱大约可用十年,只是记得读了书的孩子也不必全都考官,还是因人而异,农家要殷实起来学些能换银子的营生才是正途,多学点理财算数之道。”
她想了想:“私塾修葺维护的费用,仍由县府衙门拿银子来修。”垂着眸:“宛平缺水,剩余的一千两银子……本官要用来打水井修水车,改良宛平县的灌溉。”
说到这里,乡民也就不在意那些银子没能全到个人手中了。
况且他们也知道,集小利办大事的道理。
十年育人,若是宛平可以多些读书人,那日后宛平县的日子只能更好。
小丙说:“这次宛平乡众齐心协力办了大事,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你们乡里乡亲以后更要守望相助。”
这事办完之后,宛平乡民对小丙没有不喜爱的,都说赵大人男生女相,是在世的观音。
连宛平县寺院里的菩萨像,都在修缮时描了赵小丙的脸。
孩子即将满月。
小丙趴在灯烛下用手轻轻抚着小娃娃的脸,见他粉雕玉琢甚为喜欢,宠溺的笑着说:“我这些日子忙得厉害,都未顾上给孩儿取个正经的名字呢。”
丙托腮审视这孩子,心里愈加甜蜜:“孩儿的小名叫密儿,大名我拟了几日,觉得可以叫赵瑾瑜。”
瑾瑜就是美玉的意思,这孩子粉雕玉琢很配这两个字。
陈柳贞在一旁边做针线边笑道:“夫君起的名字果然很好。”
赵瑾瑜的满月酒,郑州府许多官员都跑来捧场。
按照弥月之礼,家中早早让人在盆中烧了香汤,客人来时都扔一两银子到盆里,这叫添盆。
又由慕兰舟主持,用放了桂花,柑橘叶子,龙眼,雨花石煮好的水擦在婴儿的头顶胸前,寓意孩子聪明绝顶,胆识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