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在晨雾中泛着冷光,沈星晚站在《蒙娜丽莎》展厅的侧厅,指尖轻轻拂过展柜里的云锦龙袍——金线绣制的龙纹在灯光下流转,每一寸针脚都藏着苏绣艺人三个月的心血。她穿着件改良式旗袍,是用自家研发的可降解真丝与云锦碎片拼接制成,领口别着枚银质的“锦绣中华”胸针,胸针主体是缩小版的卢浮宫金字塔,塔尖镶嵌着一颗红色玛瑙,象征着东方文化的生命力,冰凉的金属贴着肌肤,却压不住心里翻涌的紧张。
“沈女士,法国文化部的代表刚来电,说马克龙总统会提前半小时到,还想亲自体验刺绣针法。”展览策展人安娜快步走来,她穿着件黑色的职业套装,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流程表,语气里满是焦急,“但……负责苏绣展示的王师傅刚才跟法国刺绣师吵起来了,说对方‘把苏绣针法改得不伦不类’,现在还在后台僵持着!”
沈星晚的心猛地一沉。为了这场“锦绣中华”非遗全球巡展,她筹备了整整一年——从国内调集30件明清时期的苏绣、云锦珍品,到组织12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技艺,再到设计“东方美学互动区”,每一步都想让西方观众真正读懂中国非遗的魅力。可开展前两小时,核心环节却出了岔子。
她快步走向后台,刚拐过转角就听见尖锐的争执声。王师傅穿着件藏蓝色的斜襟布衫,银丝般的头发被气得微微发抖,手里攥着半截绣绷,上面是刚绣到一半的《牡丹图》:“你这绣的叫什么苏绣?‘虚实针’讲究‘虚处见实,实处藏虚’,你倒好,把丝线拉得笔直,跟缝衣服似的,这不是糟蹋老手艺吗?”
被指责的法国刺绣师露易丝涨红了脸,她穿着件白色的亚麻围裙,指尖还沾着金色丝线,手里拿着本翻旧的苏绣技法书:“王女士,我是按照这本书上的步骤绣的!而且我们法国刺绣讲究‘立体感’,把丝线拉紧才能凸显花纹,你们的针法太‘软’,不符合西方观众的审美!”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围了过来,有人小声议论:“露易丝说得也有道理,西方观众确实更喜欢立体的刺绣。”“可王师傅是苏绣传人,她的针法肯定没错,要是改了就不是苏绣了。”负责翻译的小周急得直跺脚,想调解却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只能看向沈星晚:“沈总,您快劝劝她们,总统马上就要来了!”
沈星晚走到两人中间,先接过王师傅手里的绣绷——淡粉色的牡丹花瓣用“虚实针”绣制,边缘若隐若现,像真的沾着露水;再看露易丝的作品,金色的花纹虽然立体,却少了苏绣特有的灵动。“王师傅,露易丝小姐,咱们先别吵。”她的声音平静却有力量,“苏绣的‘软’是东方美学的含蓄,法国刺绣的‘硬’是西方艺术的张扬,其实这两种风格可以结合,不是非要分个对错。”
她指着王师傅绣绷上的牡丹:“您看这花瓣,要是用苏绣‘虚实针’绣出层次感,再用法国刺绣的‘打籽绣’在花蕊处点缀,既保留了苏绣的柔美,又有西方刺绣的立体,岂不是更好?”王师傅愣住了,指尖轻轻抚过花瓣,沉默了许久才开口:“我倒是没试过这么绣,可……能好看吗?”
“肯定好看!”露易丝眼睛一亮,立刻拿出自己的绣线,“我带来了法国进口的金线,咱们可以试试在花蕊处绣成小籽,肯定特别亮眼!”沈星晚笑着点头,又补充道:“等会儿总统体验刺绣时,您二位可以一起指导,一个教针法,一个教配色,让他感受两种文化的融合,这才是展览的意义啊。”
王师傅和露易丝对视一眼,之前的敌意渐渐消散。王师傅率先拿起绣针:“那咱们试试,要是绣不好,可别怨我。”露易丝笑着递过金线:“放心,肯定能绣好!”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松了口气,安娜小声对小周说:“还是沈总有办法,几句话就把矛盾化解了,这下总统来了也不怕出岔子了。”
这时,陆战锋从展厅前赶来,他刚去检查完云锦展区的灯光,军绿色的休闲夹克上沾着些许灰尘,手里拿着个保温壶,里面是温热的红糖姜茶。他走到沈星晚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旗袍面料传过来:“刚听说后台吵架,担心你着急,特意给你带了点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