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教育改革(1 / 2)

早春的国务院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长桌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桌上摊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草案)》旁,散落着几支印着“教育部”字样的钢笔。沈星晚指尖停在“产教融合”四个字上,纸张边缘被她无意识摩挲得发毛——这两个字让她想起三十年前在粮仓里带学徒的日子,那时她手把手教女工踩缝纫机,如今却要在国家级会议上,为千万职业院校学生的未来建言。她穿着件深灰色的定制西装,是用自家研发的第十二代可降解羊毛制成,挺括面料下衬着淡蓝色真丝衬衫,领口别着枚银质的“校企共建”胸针,胸针主体是齿轮与书本的结合造型,背面刻着“知行合一”,冰凉的金属贴着被暖气烘得微热的肌肤,却压不住心里的郑重。

“沈总,您是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代表,先说说您的想法吧。”教育部副部长周明抬起头,他穿着件藏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握着支铅笔,眼神里满是期待,“现在很多职业院校面临‘教得用不上,用的没教过’的问题,您从企业角度,觉得该怎么破局?”

沈星晚深吸一口气,从公文包里拿出个泛黄的笔记本——本子是1988年她带第一批学徒时用的,封面印着“红星制衣学徒登记册”,里面记录着每个学徒的学习进度,某一页还贴着当年学徒们用碎布绣的小花。“周部长,各位领导,我觉得问题出在‘脱节’上。”她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当年我在粮仓办服装厂,带学徒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学徒上午学针法,下午就上缝纫机实操,三个月就能独立缝棉袄。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老师讲的还是十年前的旧工艺,学生毕业到企业,还得重新培训半年,这就是资源浪费。”

她的话刚落,就有人提出反对。坐在对面的某职业院校校长张诚皱着眉,他穿着件灰色西装,袖口沾着些许粉笔灰,手里拿着本《职业教育理论》:“沈总,您这说法太绝对了!我们院校也有实训课,只是职业教育需要理论支撑,总不能让学生只学实操,变成‘只会干活的机器’吧?”

“张校长,我不是否定理论。”沈星晚立刻回应,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但理论要为实操服务!我去年招了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理论考试满分,可连缝纫机的底线都不会穿,您说这理论学了有什么用?”她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您看,当年我的学徒登记册上,不仅记录针法学习,还会标注‘擅长盘扣’‘精通绣花’,每个学徒都有自己的专长,到了岗位上就能立刻上手。现在的职业教育,要是能针对企业需求设专业,让企业参与课程设计,不就能解决‘脱节’问题吗?”

张诚的脸涨得通红,刚想反驳,旁边的企业代表李军却先开了口:“张校长,我觉得沈总说得有道理。我们公司去年跟三所职业院校合作,派技术人员去讲课,还把生产线搬进了学校实训楼,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另一位教育专家也点头:“确实,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企业深度参与,咱们可以借鉴这个模式,但要结合中国实际。”

会议室里顿时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校企深度融合”,一派坚持“理论优先”,争论声越来越大。周明副部长轻轻敲了敲桌子:“大家别激动,都说说具体方案。沈总,您刚才提到企业参与课程设计,能不能再详细说说?”

沈星晚松了口气,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书——方案书封面是用再生纸制作的,印着“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字样,里面详细写了“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共建实训基地”“学徒制培养”三个核心内容。“我的想法是,企业和院校成立‘双元委员会’,企业根据岗位需求提出课程标准,比如我们服装企业,会要求学生掌握智能裁剪、非遗绣花等技能,院校就根据这个标准设计课程;同时,企业提供实训设备,派技术人员当兼职老师,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理论,一半时间在企业实操,毕业考核由企业和院校共同负责,合格的直接录用。”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这个模式其实就是从我们服装厂的学徒制演变来的。当年我带学徒,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岗位,现在把这个模式扩大到职业教育,既能让学生学到真本事,又能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一举两得。”

张诚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沈总,您的方案确实可行,只是……很多院校没有这么多资金建实训基地,企业愿意投入吗?”

最新小说: 科举:谁懂啊,这人突然就努力了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邪王溺宠俏王妃 谋春朝 综漫:虚拟男友的我,在线除魔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四合院:随手就能领悟技能 起手北冥神功,我才是一人之下 魔法纵横家 报告帝君,夫人带病娇崽崽称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