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张?”
掌柜的惊了一下,只当谢长安是写来自家用,五十张就是二十五对,家里能用上二十五对对联的人家,不简单啊。
谁知谢长安摇了摇头,“不是,我要五刀。”
这下子,掌柜的才恍然大悟,“小哥是要写对联卖吧?那请这边来,我这儿有许多裁好的纸张,也有专门用来写对联的墨汁,小哥的对联肯定是卖与不同人……”
不等掌柜的说完,谢长安便出声打断了他。
“老板,我写来都是卖给村子里的人的,你就给我拿差不多的就行,太贵了人家舍不得买。”
掌柜的倒也没有不喜,起码谢长安没有浪费他的口舌,而且上门都是生意。
“好,我这就让人给小哥包去,小哥稍等一会儿。”
这个时候,乔馡走了过来,靠在谢长安身侧,轻声问他。
“你打算写春联来卖?那东西好像并不值钱吧?这纸可不便宜……”
而且五百刀,写下来就是二百五十副,要写多久?
“这纸不贵,五刀也就五百文,纸笔两套也就几十百把文,但他这纸裁得很富余,咱们买回去,指定有赚头。别人写的春联不值钱,可咱家写的不一样,你难道忘了老四已经是秀才了?”
对呀!
在现代看来,大学生的笔墨随处可见不稀奇,可在古代农村,那别说一个秀才了,就是个会写字那都稀罕。
而他们家,可有个少年秀才。
当下乔馡朝着柜台上轻轻一拍,“老板,再给我加五刀纸。”
五刀加五刀,那就是十刀纸了,那可是好几百幅对联,这都腊月二十七了,老四一个人满打满算也就能写个二三百幅,这要多一半……
“乔乔,这就不用了吧?太多了,老四他可写不完……”
乔馡却一把按住了他的手,让掌柜的将十刀纸和再多两份笔墨一块儿装了起来,拢共花了一两银子。
*
谢家的年货,在上次崔氏婆媳几个一块儿进城时便办好了。
乔馡和谢长安忙完了买卖的事儿,也就是买了些孩子们的零嘴和一些拿来送人的糕点便回村了。
到家的时候,崔氏迫不及待便迎出来,看到俩人从马车里搬下来一大摞纸,不由惊了一下。
“咋买这么多纸?还是红色的?”
想到庄户人家用上红纸的时候不多,崔氏不由眸光一闪,暧昧不清的用胳膊怼了怼谢长安。
“臭小子,总算是开窍了。”
正下着蛮力干活的谢长安被她那一笑弄得一懵,“娘,你在说什么呢?”
崔氏白了他一眼,在他耳际压低了声音,“难道你不是觉得亏待了乔乔,打算重新给你们俩办个像样的婚礼吗?”
谢长安呼吸一顿,不由大大翻了个白眼。
“您想太多了!就算我要给乔乔补婚礼,那也是我出息以后再说。这会儿拿她挣的银子娶她,算怎么回事?”
崔氏这才意识到,自己这是想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