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直接上书陛下,为何要怂渔太学生闹事这分明是想借他人之手,以为一已之私。”
周畅一时语塞,额头冒出冷汗。
“我且问你,”杨震逼视著他,“你这番作为,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阻挠食盐专营,还是另有所图”
周畅咬了咬牙:“食盐专营乃武帝苛政,我不愿天下百姓再受其害,有何不可”
“食盐专营尚在报纸上討论,朝廷也明言要请三老会议討论,现在更谈不上实施。”杨震反驳道,“朝廷財政困难,若不採取非常之策,如何应对灾害当时孝章皇帝为討伐匈奴,也曾经推行过食盐专营,周公为官多年,难道不知道此事吗”
一时间,室內沉默。
周畅良久才说道,“吾多次上书,陛下从未採纳,吾等士人饱读经史,在朝在野多有建树,可陛下却对天后偏听偏信,又重用阉人,祸乱地方,长期以往,如何是好”
“就算有天大不满,也不应该策动太学生闹事,这是人臣该做的事情吗!”
周畅面如死灰,良久之后,他大吼,“不对,少府中一定在刺探公卿———“
朱宠嘴角撇了撇,蠢人一个,皇帝还没动手,你著急什么,做事还不严密,搞得天下土人极其被动,活该被收拾!
当日傍晚,杨震派人將周畅软禁在司隶校尉府,同时上书皇帝,详述案情,请求朝廷处置。朝中很快传开了周畅被拘的消息,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士人集团內部立刻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杨震公正执法,另一派则斥责他不念同僚之谊,助紂为虐。
尚书台,尚书郎左雄正在和两千石尚书张林爭执不休,张林不太相信,“周畅乃士林表率,怎会做出这等事,杨震身为司隶校尉,做事太过莽撞,真是浪得虚名之辈!”
左雄冷笑:“周畅煽动太学生闹事,意图干预朝政,这才是大逆不道。杨公依法而行,有何不妥张尚书不看奏报,仅凭臆断是何道理”
“谁说本尚书不看奏报,只是奏报只有周逸一纸自诉,如何处置重臣而司隶校尉纵有监察朝臣之权,也不该未经陛下允许,便擅自拘押九卿!”
“煽动太学生闹事,乃是重罪,杨震先行拘押,再奏请陛下,並无不妥。”
两人爭执不下,各不相让,而同一时间,南宫前殿中,皇帝刘胜正在与寇淑议事,“皇后,司隶校尉杨震拘押大鸿臚周畅,此事朕该如何处置”
刘胜面露疲惫,近日眩晕更加频繁,精神状態明显不佳,寇淑有些担心的帮著皇帝按摩太阳穴,然后说道:“陛下,周畅身为九卿,却教唆子女煽动闹事,確实罪不容恕。不过此人在士林中的影响力,若处置太重,恐引起更大风波。”
“朕何尝不知”
“陛下既然摸不准,何不如令三公廷鞠之,同时將廷鞠过程公之於眾,让天下人討论刘胜点点头:“皇后所言有理。不过,杨震擅自拘押九卿,是否也该有所申斥”
寇淑微微一笑:“陛下明鑑。杨震虽有监察朝臣之权,但拘押九卿確实越权。不过,
念在他为国尽忠,可不予追究,只在詔书中稍加提点即可。”
刘胜思索片刻,点头同意:“就依皇后之见。”
“过去两年,太学生频繁闹事,必须加强太学管理,光派遣城门军还不行,得在太学设置管辖之人,臣妾以为太学生在入学后,根据学生的学问高低分成六堂,每堂设堂长一人,每百人设分堂长,堂长和分堂长管理全堂事务。
堂长和分堂长不仅要记录学生的过错,还要根据犯错数量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若是太学生闹事,堂长和分堂长也要以教导不严治罪!”
寇淑对太学生闹腾早有准备,这些年一直严密监视,等著就是这一天,大学不加强监控是绝对不行的,而她的办法很简单,让一名善於做这类事的格物学者赵训专门做这种事。
这几年已经培养了多个情报人员,这些人都是擅长钻营的寒门子弟,只要努力学习格物,又给朝廷报信,立下了功劳,就有可能成为太子舍人,走入任途,自然有不少人愿意。
周逸是九卿之子,一堆人追捧,他做事不仅不讲究,一口气动员好几百人,早就被报告上来了,寇淑指示等著他折腾,还诱导他去辟雍、明堂这些地方闹腾,把事情闹大。
现在事情確实闹大了,但太学诸生自发行为和九卿之子煽动,那是完全两码事,前者是关心国事,后者则是蓄意作乱!
现在大臣们想迅速收场,以罢免周畅收场,寇淑则恰恰相反,他偏偏让三公廷鞠,这就逼著三公站队,同时把这个事情公开於眾寇淑相信,大汉不愿意吃官家盐的土人们肯定会站在周畅一边,给周畅说好话,说他是为民请命,但朝中重臣肯定不能容忍这种局面出现,那等於大汉统治失控,这是重臣们不能接受的!
而一旦到了这一步,三公重臣就被彻底捆绑住了,接下来这帮子大臣总要在一些问题上妥协,寇淑事实上並不是很在意食盐专营,她真正想发行的是低息国债,只有出现了大量低息国债,金融市场才会逐渐形成天子迅速下达詔书,詔书一出,朝野震动,虽然廷鞠之日还没有到,但土人集团內部的分歧更加明显:一派认为周畅罪有应得,另一派则认为这是皇帝推动食盐专营的步骤之一!
但不管哪路势力都对天子设立太学堂长和分堂长加强太学管理表示认可,一来被抓了口实;二来朝中大事要以稳为主,不能动不动闹腾。
一群孩子掺和什么,不压制肯定不行,一而再,再而三的搞事,也损害了重臣的利益。过去可以用太学製造舆论,现在洛阳有报纸,同样可以製造舆论,太学生的价值大打折扣,孩子们还是好好读书好!
当然,更重要的是第三点,皇帝把安排堂长和分堂长的机会交给了尚书台,这事实上意味著不少人事可以安排,尚书台自然是支持的。
尚书台达成协议后,除了设置堂长、分堂长,又设置了太学司马一职,对超过百人以上,且没有得到批准的太学生私下活动,拥有抓捕权而与此同时,司隶校尉下属緹骑连续出动,抓走了好些个亲近周逸的土人,这也让相当部分的士子若寒蝉,不敢再轻易议论朝政,而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更加愤怒。
当然了,也有个別士子更加关注国事,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朝廷財政困难,原因很简单,这一年夏天的旱灾相当严重,秋收肯定危险了,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搞不好又要出大乱子..—
面对这一局面,一些原本反对食盐专营的士人也开始动摇,朝廷没钱怎么救灾,万一有人掀起大乱子,谁都没有好处,这会搞一搞食盐专营,缓和一下形势,等天下太平了,
再取消食盐专营也是可以的!
太学中,一名叫做刘衡的士子写了一篇《论当前財政困境之对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有限度地实行食盐专营,比如规定在灾荒之年或者出了大乱子;比如建议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集中財力救灾,並打压豪强等等!
这篇文章在太学中引发热议,得到不少士子的赞同,而就在此时,尚书僕射荀淑上奏,认为发行国债比搞食盐专营要好,他认为西羌战事离平定不远,而天灾也不会年年发生,现在困难,不代表未来困难!
乾脆用朝廷的名义借钱,国债有比较低的利息,票面价值也比较低,天下王侯官员、
汉军將佐的工资三成配发国债,同时也可以对外发售。
如此既能筹到一笔钱,天下人又不用担心国债不能变现,毕竟朝廷再坑,也不至於连最拥护大汉的那帮人也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