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蜀道之难
元泰五年夏,当日寇淑救过的五个小宦官之一的小黄门袁渠一行人策马西行,他们將前往益州,传达朝廷对耿夔的嘉奖与新的旨意。
袁渠骑马走在煤沥青路上,袁渠相当感慨,“平坦如砥,商队四轮马车可载十石货物飞驰而过,再无昔日顛簸之苦,若能修到益州,吾乘车即可,何必骑马!”
“谈何容易马上沥青路就要走完了!”
就在此时,袁渠便听到远处传来一声震天动地的轰鸣一一“轰!“
大地微微震颤,惊得袁渠下骏马嘶鸣扬蹄。他连忙勒紧韁绳,抬眼望去,只见前方烟尘滚滚,碎石飞溅,数十名身著黑甲的军士正围著一处山崖,其中一人手持火把,刚刚点燃了什么。
“这是—“袁渠惊疑不定。
身旁的护卫笑道:“贵人莫惊,这是少府爆破营在开路。“
“爆破营“
袁渠定晴细看,果然见那些军士臂膀上皆绣著赤色火焰纹章,正是少府护卫营改编的“大汉禁卫军爆破三营“,军士们爆破之后,一大堆挖路的民夫被驱赶著,用铁锹清理碎石,而山崖上赫然被炸开一道豁口,碎石散落一地,露出平整的岩面。
“关洛公司出钱,请朝廷派遣禁卫军爆破营用黑火药炸开山石,以洛阳至关中的沥青路!“护卫解释道,“以往徵发民夫凿山,费时费力,如今只需埋药点火,不需几日便能开出一条路来,快速无比!“
袁渠心中震撼,不由喃喃道:“天工开物,竞至於此———“
正惊嘆间,远处传来一阵悽厉的惨叫,袁渠循声望去,只见前方新铺的煤沥青公路上,一名身著锦袍的官员正挥鞭抽打几名羌人俘虏。那官员面容冷峻,鞭影如电,每一下都抽得血肉横飞。
“那是——“袁渠瞳孔微缩。
“黄门侍郎许武,天子的舅舅。“护卫低声道袁渠立刻明白过来,先帝母家卑微,许文海好一些,许武读书不成,甚是粗鄙,洛阳贵人多瞧不上,太后担心他在洛阳城惹是生非,就令他负责监管羌人俘虏,铺设煤沥青路,以利商旅通行,
现在看来真用对了人.许武的鞭子毫不留情!
“狗奴!竟敢偷懒“他厉声喝骂,又一鞭抽在一名羌人背上,“这条路铺不平,你们就別想活!“
那羌人痛得蜷缩在地,却不敢哀豪,只能咬牙硬撑,袁渠看得心惊肉跳,忍不住问道:“这些关人“
“都是凉州抓来了俘虏。“护卫淡淡道,“这等羌胡蛮夷一向桀驁不驯,恰好用来修桥铺路,
开挖运河,累死找个地方埋起来就行了!
袁渠沉默,作为忽然想起临行前,寇淑对他说的话:“袁渠,你此去益州,沿途多看,多听,
少说,匯报稟告於朕!“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袁渠出身贫寒,对於权贵这等“铁血手段“,用黑火药炸山、羌奴铺路、鞭子抽出血来也要把路修通的狠劲,多多少少有些不习惯,不过贫民出身的他,同样也很清楚这煤沥青公路好处太大了!
继续西行,袁渠的震撼愈发强烈,在函谷关外,他见到少府爆破五营正在炸开峭壁,拓宽关道;而到了潼关附近,似乎刚刚爆破完,一队羌胡俘虏正在扒弄石头,监工的汉军校尉手持长鞭,
冷眼盯著他们的一举一动。
“这些胡虏,若敢懈怠,直接鞭答三十!“校尉见袁渠驻足观望,咧嘴一笑,“这修路铺桥是他们的造化,总有口吃食!“
袁渠勒马驻足,望著眼前近乎垂直的石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贵人,这段路得下马走。“隨行的护卫擦了擦汗,“去年山崩,把原本的栈道砸断了,现在只能攀著石缝过去。“
袁渠点点头,翻身下马,小心翼翼地牵著韁绳,贴著崖壁挪步,马蹄在湿滑的青苔上打滑,惊得他心跳如鼓。脚下是万丈深渊,云雾繚绕,深不见底。
这鬼地方,真是拿命在走。“他咬牙暗骂。
正艰难前行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一一“这位贵人,可是要入蜀“
袁渠回头,见一队商旅正缓缓行来。为首的男子约莫四十岁,锦衣华服,腰间悬著一枚精致的玉印,眉眼间透著精明。
“正是。“袁渠拱手,“阁下是
“在下卓明,蜀郡人士,祖上曾与卓文君同出一脉。“男子笑吟吟地回礼,“吾刚从洛阳贩货回来,正要返家。“
卓氏
袁渠心中一动,这卓家在前汉时期在蜀地经商富甲一方,若论財力,恐怕连朝廷都要高看一眼,不过到了武帝时期,自然完蛋,没想到现在又起来了
“卓先生从洛阳来,不知携带了什么货物“袁渠一边小心前行,一边搭话。
卓明哈哈一笑:“吾此次携带的乃是洛阳南市出售的东珠、貂皮、人参/瑁等物!“他指了指身后驮满货物的马队,“这些货物运到蜀中,百家爭求,价值不菲!“
袁渠讶然,不由得拍腿说道,“吾真是糊涂,若是携带些许货物就好了!
“也不能带太多,此等物若是太多,反而不值钱了,都怪这蜀路,太难走,吾蜀中珍贵之物甚多,可就是运不出来!
若是用那黑火药炸山,煤沥青铺路,如八关公路一般,大道平坦如砥,商队一日能行百里,那蜀锦出川、盐铁入蜀,岂不是易如反掌“
袁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说著,前方山路忽然一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卓明嘆了口气:“这段路最险,去年摔死了三个挑夫。“
袁渠皱眉:“官府怎么没想过修一修“
“修“卓明苦笑,“蜀道之难,自古如此。凿山架栈,耗费巨万,谁肯出这个钱
袁渠忽然想起临行前,寇淑曾意味深长地说:“蜀地富庶,商贾云集,若能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修建蜀道,朝廷何乐而不为“
他心中一动,试探道:“卓先生,若朝廷许商贾集资修路,您可愿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