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16日,雪后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欞,在林晚秋的物理试卷上织出菱形的光斑。她盯著“简述lc振盪电路原理“的考题,笔尖悬在答题卡上方,却在草稿纸上画出昨夜监测到的12.5ghz雷达波形——那曲线像极了母亲纺织机上的提图案,每道波峰都藏著国防科技的密码。
“林晚秋,注意考场纪律!“监考老师敲了敲讲台,搪瓷缸上的“忠“字被磨得发亮。她这才惊觉自己在答题卡上写错了公式,忙用橡皮擦掉,橡皮屑落在胸前的三等功奖章上——那是陈参谋连夜送来的“护身符“,用红绸系在准考证上。
隔壁教室传来算盘珠的声响。林晚秋摸出母亲特製的“科技铅笔“——笔桿里藏著微型电阻,每当思路卡顿,转动笔帽就能听见测试仪蜂鸣器的模擬音效。这是昨夜王会计帮她改装的,两人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三点,一边焊电路板一边背英语单词。
数学卷的压轴题是矩阵变换,林晚秋却想起微波元件的s参数矩阵。她在草稿纸上列出传输矩阵方程,忽然发现与父亲1966年手稿里的自动绕线机算法相通。监考老师突然凑近,她慌忙用准考证盖住公式——那上面还有母亲用焊锡丝描的“细心“二字,此刻在阳光下泛著银光。
考试结束铃响起时,王会计已等在教室门口,她破天荒地没穿高跟鞋,换成了防滑胶鞋,怀里抱著个保温桶:“你妈熬了核桃粥,说考完要补脑子...“她的目光扫过林晚秋袖口露出的代码草稿,压低声音,“测试仪的自適应算法...我昨晚用纺织厂的织布数据跑了遍,误差率又降了0.3%。“
国营厂的广播正在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林晚秋听见“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即將召开“的消息,手中的准考证突然被风吹开,露出陈参谋今早送来的加急电报:“速归,军工项目遇技术瓶颈。“她与王会计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转身走向实验室,高跟鞋与胶鞋的声响在雪地上敲出奇妙的节奏。
实验室里,周工正在煤油灯下研究新到的军工元件。那是个指甲盖大小的黑色立方体,表面印著“w-03“,比之前的雪崩二极体小了三分之二。父亲戴著放大镜观察引脚,突然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微带天线“他擼起袖子,小臂上的旧刺青与元件的螺旋结构惊人地相似。
“工作频率8ghz,“陈参谋的军大衣上还沾著雪粒,“需要测方向图和增益,但咱们的...“他看向老旧的示波器,声音渐低。林晚秋摸出自適应算法的代码纸,发现王会计已用纺织厂的凸轮曲线优化了叠代步长,误差函数图像像极了母亲织的千鸟格纹。
“用测试仪改造成矢量网络分析仪。“林晚秋拆开外壳,取出微波传输线模块,“把扫频信號分成两路,一路做参考,一路接天线...“她突然停住,想起神秘人送的《微波技术基础》里的双埠网络模型,“需要两个检波器,可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