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25日,晨光电子研究所的钳工台上,林晚秋用镊子夹起镀著二硫化鉬的石墨阴极,在40倍显微镜下检查聚四氟乙烯密封圈的贴合度。她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军工验收组的工作证,红章下写著“国防科工委第73研究所“。父亲戴著三层防尘口罩调试磁场线圈,咳嗽声透过滤变得像老式电报机的摩尔斯电码。
“真空度达到10-6pa,“宋浩举著电离规管喊道,他的的確良衬衫袖口蹭到电子枪的铅屏蔽层,“但军工验收组要求防拷贝电路的抗辐射指標...达到核爆级!“示波器上的加密图形突然出现隨机翻转,与林晚秋记忆中1983年某国核试验时的电子设备失效波形惊人相似。
母亲端著铝製饭盒进来,粗布围裙下露出医院的骨髓捐献同意书——她的血型与父亲配型成功,捐献栏的“自愿“二字被红笔描了三遍。“我跟护士长说好了,“她把燉排骨放在电子枪旁,蒸汽在铅屏蔽层上凝成水珠,“明天一早去抽血,不耽误你验收。“
林晚秋摸出从黑市换的铅锡合金板,那是神秘人k.c.托远洋船员带来的“辐射屏蔽材料“:“给加密模块做个五重铅屏蔽,“她在父亲的核试验日誌背面画下结构图,“就像...母亲织锦时用的多层衬里。“父亲的手突然一抖,螺丝刀划到铅板,露出里面贴著的婴儿脚印——那是林晚秋出生时的医院纪念品。
“军工验收组组长到了!“街道办王主任撞开门,他的中山装口袋里掉出张1965年西北核试验的工作证,“林晚秋,这位是...当年你父亲的老组长!“验收组组长摘下墨镜,眼角的辐射性白內障与父亲如出一辙,“听说你用石墨阴极刻出了防拷贝电路“
就在此时,电子枪的高压电源突然跳闸。林晚秋扑到控制台前,看见加密模块的存储单元出现翻转——那是她用父亲核试验数据编写的抗辐射算法。母亲的饭盒掉在地上,燉排骨溅在铅板上,將屏蔽层染成骨汤的乳白,与记忆中核辐射检测仪的萤光屏顏色惊人相似。
“用超导量子干涉器!“宋浩喊道,他从航天部的废弃卫星里拆出截鈮鈦合金线,“东方红二號卫星的姿態控制传感器就是这材料,抗辐射能力极强!“林晚秋接过合金线,发现上面刻著“1970东方红一號“的检修標记——那是父亲当年亲笔写下的。